复旦大学发布《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报告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一鸣2025-04-14 18:46

4月14日,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团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发布了《中国对外商品贸易及供应链波动指数》报告。该指数基于大规模数据的量化分析,力求全面反映中国出口贸易与全球供应链的实时状态,为市场主体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与趋势判断。

总体来看,该指数体系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多维性。指数通过贸易波动指数和供应波动指数的综合分析,衡量我国外向型供应链的整体变动情况。二是科学性。引入变点分析方法,能够识别由外部重大事件或系统性变化引发的结构性波动。三是灵活性。指数支持从国家维度以及不同粒度的商品类别开展分析,适应多样化的监测和研判需求。

据悉,基于约1800万条外贸数据,项目研究团队构建了覆盖9个主要贸易伙伴和22类重点商品的波动指数,并计算了相应的供应关系波动指标。9个主要贸易伙伴根据波动特征被划分为“发展型伙伴”“动荡型伙伴”和“平稳型伙伴”。

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吴肖乐介绍,指数报告从多个维度呈现了我国对外供应链波动的结构特征。例如,第13类商品“石料、石膏、水泥等”在商品结构变点比例中排名第一,表明该类商品的对外贸易已出现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分析显示,该类商品在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市场的波动幅度也相对较高,提示这些地区的贸易结构可能正在发生较大调整。相关部门可据此开展成因分析,进而加强预警、评估和调控。行业企业也可结合指数变化,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策略、生产节奏和海外布局等经营决策。

报告限于篇幅,目前暂时对22个HS编码商品大类进行了分析。由于每个商品大类由若干两位数HS章节构成,而每个章节又包含大量六位数HS编码的细分品类(例如,2022—2024年我国第16类机电产品出口中包括84章和85章,共涉及830个细分品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利用对外供应链波动指数,对特定子行业或细分品类的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吴肖乐指出,尽管报告主要聚焦于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波动情况,但该指数体系也可根据需要拓展至其他国家为分析主体。例如,可以围绕美国的对外供应链波动开展分析,辅助识别美国加征关税后其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此外,海关与供应关系数据包含企业级别信息,亦可将企业作为分析单元,监测特定企业在不同产品或贸易对象下的供应链波动情况,进一步服务于更精细化的经营决策需求等。

“任何指数模型都无法完全捕捉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吴肖乐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与迭代更新,不断完善指数体系并推出系列专题报告,深入分析不同行业、区域与贸易伙伴的差异化表现,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观察与理解,使这一工具逐步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的一扇窗口。”

责任编辑: 赵黎昀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