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家行业创新工作室有了专属交流平台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李玉波2025-04-14 08:36

近日,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倡议,全国煤炭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立。联盟覆盖全国58家煤炭系统创新工作室,将为各成员单位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

近年来,全国煤炭系统紧紧围绕“产改”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聚焦安全生产、煤矿智能化建设等问题,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攻关团队、创新协会等组织平台,广泛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升级,促进成果转化,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助推创新成果涌现

花无缺、风清扬、乔峰、吴用……走进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智慧联盟创新工作室,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武林风”。智慧联盟负责人魏兆恒介绍,这种设计可以消除职工上下级管理沟通中的心理屏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据了解,2020年7月,国源公司从全矿596名本科学历职工中选拔出19名优秀青年职工,组建了煤炭行业首个智慧矿山攻坚团队——智慧联盟创新工作室。

作为国源矿业的母公司,大唐公司工会主动介入智慧联盟,每年通过一线调研、问需于企、揭榜挂帅等方式确定课题攻关清单,并及时表彰奖励创新成果,激发职工的创造创新活力,发展壮大智慧联盟队伍。

张凯于2023年8月份加入智慧联盟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不断学习,迅速成长为一名机器人工程师。

据了解,智慧联盟成立至今,累计开展数智化技术攻关170多项、申请专利70项、发表省部级以上刊物论文95篇,培养和孵化复合型骨干力量近百名。

助力攻克“卡脖子”难题

河南能源永煤集团游弋工作室也是全国煤炭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之一。工作室领头人、河南能源永煤集团车集煤矿班组长游弋向记者介绍了工作室的一项创新成果——《煤矿供电系统防晃电设计与应用》。

游弋说,在煤矿生产作业中,晃电现象在夏季雷雨天气极易发生,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营。针对这一“卡脖子”难题,工作室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召开研究小组会议、理论攻关会议,购进试验设备和材料,用近一年的时间,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此外,围绕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关键点,游弋带领创新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活动,累计完成创新成果1900余项,获130项专利授权,为企业累计创造效益上亿元。

“通过创新工作室联盟,我们可以与各成员单位进行深度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实施创新项目,实现优势互补,解决生产难题。”游弋说。

扩大创新“朋友圈”

从独自活动到联盟共享,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成长,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创新工作室联盟通过汇聚全省各大能源(煤炭)企业的顶尖创新工作室,集中优势力量,共同攻克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难题。

据了解,在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工作室创建和煤矿智能化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中,山西省煤矿工会通过与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创建山西能源系统“1+N”工匠学院模式,有效提升了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全国煤炭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这个平台,不同领域工作室的交流更加便利,在某些项目创新上能及时相互帮助,实现共赢。”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席王玲说。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煤炭系统将发挥好创新工作室联盟的作用,建立揭榜挂帅、即时求助、联合攻关、成果发布、正向激励等制度机制,促进各创新工作室取长补短、互学互鉴,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