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若此次IPO成功,刘强东将再收获一家上市公司。京东工业是京东集团旗下面向B端的一家轻资产公司,主要为工业领域客户提供技术服务。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收入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3.98亿元。
京东工业冲刺港股IPO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工业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成立于2017年7月。通过践行全链路工业供应链数智化,京东工业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为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致力于在供应链中打造一条链接供需双端、横跨不同行业、兼容不同类型物料的数字高速公路,让数据多流动、让商品少跑动,实现产业成本和效率的持续优化。
自2017年起,京东工业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京东工业已成为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的交易额计,京东工业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
近日,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证券、高盛、海通国际。
据了解,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旗下已拥有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德邦股份等上市公司。若京东工业此次成功登陆港交所,刘强东的资本版图将再度扩容。
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京东工业营收分别为141.35亿元、173.36亿元、203.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34亿元、0.05亿元、7.62亿元。
据招股书,京东工业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工业品及提供相关服务获得收入。2022年至2024年,来自商品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61亿元、192亿元。
IPO前估值67亿美元
京东集团自2014年上市后,刘强东就开始着手以京东为孵化器,分拆成熟业务,“用更多的业务复制京东模式,再造一个京东。”
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先后在港交所上市,两次分拆上市均采用了搭建VIE架构的方式对境内经营实体进行控制,母公司京东集团均保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据招股书,2020年8月,京东工业获得由GGV纪源资本、红杉中国及PE等公司在内的2.3亿美元A轮优先股融资。
2021年1月,京东工业获得包括Domking及GGV纪源资本在内的1.05亿美元A—1轮优先股融资。
2023年3月,京东工业完成包括Mubadala、42XFund、M&G、BPEA EQT及红杉中国在内的3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67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IPO前,JD.com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imited、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LC及Magical Brush Limited持有19.44亿股股份的权益,合计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8.84%。
有望受益行业高景气
京东工业所处的行业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行业、以MRO为主的工业品采购服务行业。工业品包括用于制造和更换用途的零件和在制原料,以及工业企业用于日常运营的非生产性工具,包括MRO产品(Maintenance维护、Repair维修、Operation运行,即支持生产或业务运营但不会成为最终产品一部分的商品)以及BOM产品(电子元器件及中低压配电系统等产品),目前京东工业数字化采购平台上提供的商品品类正在从通用MRO产品拓展到专业MRO产品,并正在向BOM产品渗透。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以交易额计为5000亿元,预计2022年—2027年复合平均增长率25.6%,维持高速增长。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是指向工业品供应商和客户提供的,通过数字化简化采购等流程以提高供应链可靠性,降低显性和隐性成本及提升效率的技术与服务。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渗透率为5.2%,预计在2027年将大幅增至12.9%。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MRO采购服务行业合计市场规模3.7万亿元,预计2022年—2027年行业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8%,其中数字化MRO采购服务复合平均增长率预计29.2%,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3000亿元增至2027年的1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7.8%增至2027年的21.3%,数字化成为MRO采购服务的增长动能。
西南证券认为,京东工业所处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行业高度分散,公司市场份额第一,且提升潜力巨大。京东工业数字化MRO采购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京东工业受益于先发优势,包括领先的客户忠诚度、行业专业知识和产品知识以及扎实的履约网络等。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