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公开发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言论并引发行业讨论之际,其中一家公司以新获融资予以“回应”。
近日,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星海图宣布完成A2、A3轮融资,总额超3亿元人民币。本系列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产业资本参投,老股东IDG资本、高瓴创投、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追投,在最新一轮融资中,部分老股东多轮满额、超额持续加注。截至A3轮,星海图于2025年展开的A轮系列累计融资总额约1亿美元。
90后顶级团队 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
比较巧合的是,星海图恰恰就是朱啸虎退出的公司之一。作为一家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公司,其背后是一支90后队伍,共4位创始人,其中3人出身于清华,3人拥有世界顶级智驾公司工作经验。星海图创始人兼CEO高继扬出生于1992年,高中通过物理竞赛保送到清华大学;2011年开始读本科,2015年毕业,大一大二读的电子工程专业,大三转到微纳电子系,此后赴美仅花了3.5年就完成了USC(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业,成为USC IRIS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历史中最短毕业用时者。
星海图官网介绍,公司坚持AI算法与本体协同研发的发展思路,从技术的边界和场景的需求出发定义本体形态,自主设计并制造本体,实现从端到端AI算法、具身本体、核心模组及场景解决方案全栈自研,并基于每一代的智能体产品探寻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以此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
根据最新信息,星海图已在本体与智能双向能力建设上构建起清晰的技术护城河。公司率先搭建了基于VLA(视觉—语言—动作)的具身基础模型训练框架,可以由单一端到端模型驱动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让机器人完成多样、长程、复杂的全身控制任务。同时,星海图正在进一步加大基础模型预训练的数据规模,预计在针对垂直场景、特定任务的后训练阶段,机器人单任务学习成本可下降90%以上,显著提升具身智能在场景中的部署效率。
为破解数据瓶颈,公司自主构建的全球首个机器人Real2Sim2Real(RSR)仿真引擎,可以实现真实环境和物体的低成本三维重建。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在几乎等同于真实世界的仿真环境中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增广及模型测试。公司年内将打通RSR与具身基础模型的训练闭环,借助真实世界驱动的仿真数据增强将模型训练效率提升100%。
除了模型侧的持续突破,星海图也在机器人硬件能力和智能产品场景部署上高速奔跑,成为当前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端到端AI算法能力、全链路正向研发制造能力,以及实际商业化验证能力的具身智能公司之一,持续为具身智能行业的技术进化与产业落地注入确定性的力量。
高继扬表示:“我们始终相信,通用机器人将是人工智能走向现实世界的关键载体。前沿科技的实现道路注定会出现波折,然而,我们坚信具身智能作为长坡厚雪的赛道,是具有巨大想象力和落地潜力的,且我们对这一长期愿景的实现路径始终清晰,对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实现方式始终笃定。也希望能够协同整个行业生态一起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具身智能的广阔未来。”
作为此次融资的重要机构,凯辉基金创始人及董事长蔡明泼表示:“我们持续看好具身智能在全球市场的巨大应用潜力。凯辉选择星海图,不仅因为他们展现出行业领先的全栈能力,更因为他们在这条长期路径上的坚定、务实与执行力。凯辉将支持其从 ‘技术验证’迈向 ‘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并提供凯辉全球生态资源,助力公司加速发展,推动具身智能在真实世界中落地生根。”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业务合伙人乔英伦表示:“在实现AGI愿景的道路上,具身智能作为重要的硬件载体,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我们看好星海图团队‘技术、本体、商业化’三位一体的能力矩阵、强大的高速迭代能力与强劲的战略落地实力,并期待整个行业实现更大的突破。”
行业泡沫引发热议 2—3年将迎淘汰赛
在针对具身智能行业泡沫的争论中,星海图公众号曾发文指出,金沙江创投于2023年11月参与了公司天使轮融资,于2024年5月向公司提出股权投资退出诉求。公司予以积极配合,并在2024年9月协助其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且强调公司从未与朱啸虎先生进行过任何直接交流,亦无其联系方式,相关传言不实,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勇于创新、包容探索的良好生态。
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谈及对于行业泡沫的看法,他表示,具身智能有着扎实、有用的硬件基础,有一些泡沫并无大碍。包括互联网早期也有很大的泡沫,当泡沫破碎,沉淀下来的公司都活下来了,谷歌就是其一。而不会像一些风口那样,泡沫破裂后什么实质性的成果都没有留下。而当下很难找到其他能媲美具身智能的新兴赛道,大家纷纷涌入进来,这势必会造成泡沫。
他还指出,有些公司表面上对人形机器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投身其中,但实际上造出来的机器人并不好用,或者声称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却无法实现任何真正的智能化功能。
“如果这类公司在融资方面也没有显著的表现,那么它们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要么被其他公司吸收合并,要么破产消失。”许华哲表示,“而沉淀下来的优秀人才会逐渐向头部公司集聚,那些融资较多且能够实际产出成果的公司,或许更能穿越周期,并迎来下一轮市场的热情高涨。如果让我预测,应该是未来2到3年将迎来‘淘汰赛’。今年会持续看到许多既有趣又能提振信心的成果出现,但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会一直持续,后续遇到瓶颈停滞不前时,就需要大家共同攻克。”
责编:岳亚楠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