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万人!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企稳,拐点要来了?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莹2025-04-03 11:03

随着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度业绩报告悉数出炉,个险渠道最新代理人数量浮出水面。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五家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合计为138.52万人,相比上年末的142.38万人减少3.86万人,降幅为2.71%,较上年13.63%的降幅明显收窄。

经过漫长的“清虚”,保险代理人数量终于释放出企稳信号。在业内人士看来,代理人队伍的转型,从来不只是为了压缩规模,而是致力于打造真正高效能的队伍,提升核心人力占比。眼下,面对“报行合一”政策及分红险产品的回归等,保险代理人更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代理人规模“四降一升”

从率先推进清虚向实的头部险企来看,代理人队伍正逐渐趋于稳定。

王莹 制表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达61.5万人,稳居行业首位,同比降幅仅3%;太保寿险保险营销员为18.8万人,较去年上半年末提升2.7%,但与2023年末相比下滑5.53%;人保寿险代理人数量为8.28万人,同比降幅保持个位数,为6.76%。

相比之下,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规模同比下降12%至13.64万人,降幅在头部险企中最为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行业改革风向标,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逆势增长。截至2024年末,其个险代理人数量为36.3万人,在上年末34.7万人的基础上增长4.61%,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对此,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现在平安的代理人规模是一个比较适合的规模,2025年不会进一步压降。“尤其是我们现在看到,代理人的产能、收入已经连续很长时间在提升,所以目前是一个合适、较好的规模”。

谈及上市险企代理人队伍企稳的原因,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首先,险企内部的优增优育模式取得了效果,提升了代理人的产能,进而降低代理人的脱落率;其次,不少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倾向于选择相对灵活的就业模式,保险代理人成为他们的优选或过渡性安排;此外,市场供需再平衡也起到关键作用,代理人规模在供求关系影响下自动进入相对均衡状态。

的确,代理人数量企稳的同时,队伍质态也在不断优化,人均产能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寿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15.0%;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3%;太保寿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1.67万元,同比增长30.4%;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0.81万元,同比增长41%;人保寿险月人均新单期交保费9921元,同比增长13.1%。

从“人海”走向“精兵”

1992年,保险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险引入国内,并迅速被本土各大保险公司效仿,代理人渠道也随之成为寿险公司的第一大渠道。

2015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保险营销员资格考试,行业增员进入高涨期。仅2015年到2019年,保险代理人数量就从471万突飞猛进至900万,几乎每年以百万级增速递进。

然而,随着保险行业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型,代理人队伍也由过去的重规模、重招募转向重质量、重留存。2020年,保险代理人数量进入下降通道。

根据《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2023年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锐减至281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降幅近七成。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副教授雎岚表示:“也有数据显示,如果只算活跃的人力,可能连100万人都不到。”

不过,上述白皮书显示,保险营销员的整体学历水平有所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6.84%,比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

“虽然当前代理人队伍已显现企稳迹象,但是考虑到行业仍处于转型期和市场竞争加剧,短期内可能仍会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杨帆表示,从长远来看,随着险企持续优化代理人结构、提升代理人素质和产能,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保险代理人队伍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面向未来,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发展趋势可能是企稳回升,但回升的速度和幅度会比较温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消费者对保险认知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健康险、养老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需求的增长,将为代理人提供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同时,行业内部的转型和改革也将继续推进,为代理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代理人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杨帆看来,保险代理人不仅需要适应“报行合一”政策等新要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合规意识,也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比如关注分红险等产品的销售。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也是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