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限售“三高”食品能否破解“小胖墩”困局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胡锦武 黄浩然2025-04-01 09:13

自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困扰一些中小学校和家庭已久的“小胖墩”现象再次受到社会关注。

记者在江西南昌调查了解到,当地近日一项涉及10多万中小学生的体测结果显示,营养过剩率占比28.8%、肥胖率占比11.7%。今年1月,江西省南昌市卫健委、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南昌市“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其中明确“校园及周边500米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从“管住嘴”到“迈开腿”,相关举措如何落地?能否破解“小胖墩”现象困局?

近三成学生营养过剩

“9岁的年纪、100多斤的体重,身高体重比例已经达到肥胖程度,跑几步都费劲。”提到孩子的体重,南昌市羊子巷教育集团朝阳洲校区三年级学生小墨的母亲非常忧虑。

小墨母亲的担忧并非个例。2024年南昌市针对城区100余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的体测结果显示,这十万多名学生中,肥胖率占比11.7%、超重率占比17.1%。

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何静丽说,上述调查中营养过剩率占比已达28.8%,可见做好体重管理对青少年来说已刻不容缓。

南昌的调查结果足以以管窥豹。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续上升,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

为了扭转“小胖墩”增多的趋势,近期出台的《南昌市“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提出了多项具体目标,其中提到以2018-2023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4-2026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10%。

限售举措面临执行难

《南昌市“体重管理年”活动方案》提出,“校园及周边500米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但这一措施如何落地见效,困难仍然不少。

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事业服务发展科负责人徐峻认为,《方案》落地至少面临三大难点:如何精准界定“三高”食品,亟待细化标准提高可操作性;校园周边食品销售点多面广,既有正规商店,还有流动摊贩,实现全面有效管控有难度;商家尤其是流动摊贩出于利益考虑,存在抵触情绪,如何化解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

“流动摊贩与执法人员往往是打‘游击战’。”南昌市教育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科干部黄曙光认为,校方对周边没有执法权,发现问题只能向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等执法人员到场,限售食品早卖完了。“关键还在于如何引导摊贩规范经营。”黄曙光说。

为了让《方案》真正落地见效,南昌市对经营者规范引导方面也没少花心思。

原本在南昌市朝阳小学附近主营奶茶、烤肠的个体户徐慧兰告诉记者,她最近已相继在学校周边开了两家馒头面点店。“主要卖针对儿童的蛋奶低糖馒头,也有针对瘦身三高人群的五谷杂粮馒头,没有添加剂,回头客不少。”徐慧兰说,刚开始她并不想更换经营项目。

“出于对学生健康的考虑,我们没少上门与店主沟通更换经营项目,但店主刚开始比较抵触。”西湖区朝阳洲街道绿源社区书记杨雯艳说,后来通过做工作为徐慧兰推荐加盟了一家馒头店,让她尝到了“甜头”。

“改善校园周边的食品健康环境,最难的是做通个体户和小摊贩的工作。”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洲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肖斌说,辖区内学校点多面广,经营时间集中在上下学阶段,很难在每个校门口安排一个执法队员。

减重需标本兼“管”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科负责人勒晔介绍,自《方案》实施以来,南昌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周边超市、便利店的监督检查,严查“辣条”“五毛零食”等高风险食品,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健康的食品环境。

“完善校园周边环境,仍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黄曙光建议,可以考虑设立小摊贩的固定经营区域,既降低执法成本便于校园周边管理,也能促进小摊贩经营规范化。

对于如何减少“小胖墩”现象,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前不久,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学校华侨城校区的30多名学生就在老师指导下,用面粉和紫薯制作“水晶糕”供师生们分享。

“过去有的孩子放学喜欢买零食吃,我们就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既了解营养知识、饮食安全,又学会挑选食材制作健康的食品。”站前路学校华侨城校区校长邓颖洁说。

“既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胖墩’的难题。”南昌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科长李道义说,《方案》同时明确“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在这一要求基础上,我们正在探索中小学生校内运动时长达到2小时。

“体重管理不是一两年就能立马见效,需要持续推进。”南昌市卫健委疾控科科长熊光星说,下一步将联合多部门细化活动实施的标准规范,通过加强科普和宣传引导、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推进重点群体精准管理等举措,致力于让校园里“小胖墩”更少,社会公众对体重管理的意识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育服务标准与认证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芳建议,学校可抓住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的良机,探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的健康档案,细化身体形态、体能状况、心理状况等健康标准,对不同肥胖类型的孩子分类、精准指导。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