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价格战 引导消费贷重价值惠民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钰霖2025-03-31 06:55

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

近日,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年化利率阶段性上调至不低于3%,持续已久的消费贷“价格战”迎来拐点,市场回归理性。

促消费,少不了银行助力,消费贷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在政策红利支持下,2024年汽车换新超680万辆、8大类家电换新超5600万台,“以旧换新”消费市场增量达1.3万亿元。金融活水还精准滴灌至旅游、教育、装修等民生领域。提额、延长期限,无论是工薪族的家电换新计划,还是年轻家庭的亲子教育分期,低息消费贷切实降低了消费门槛,释放了民生领域的潜在需求。

然而,在价格战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52%的历史低位,甚至有银行面临“高息揽储—低息放贷”的负循环,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压力加剧。更为严峻的是,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仍存,低息消费贷或沦为套利工具,催生金融空转风险。此次调整,恰是对不可持续模式的及时纠偏,引导市场从低息依赖转向可持续的生态构建。

只有金融工具与消费场景深度咬合,信贷资金才能有效激发与转化消费需求。银行竞争焦点将转向场景渗透与体验升级。有股份行与房产、家装品牌合作,将贷款嵌入选房、装修、安居等环节;也有城商行立足本地商户需求,联合网点为商户提供消费补贴。“金融+民生”的闭环,正是政策倡导的“惠民生与促消费有机融合”的实践。

科技赋能,则是这场转型的有力动能和保障。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用户画像,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精准推送至潜在客群,动态调整利率并实时监测资金流向、拦截套利行为于“第一公里”,均是银行发展消费贷的必答题。

消费金融的终极目标是惠民生。如何促进消费金融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如何做好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路径转换,将成为商业银行需要聚焦的未来战场。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