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八大金刚”刷屏后,深圳将设立百亿产业基金持续加码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卓泳2025-02-24 21:14

杭州“六小龙”火了后,深圳近期的机器人“八大金刚”也开始刷屏。为了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更丰沃的发展土壤,深圳日前宣布,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

近一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成都、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都纷纷设立了相关基金,为产业发展“添一把火”。

深圳机器人产业产值超1700亿元

2月23日,深圳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此外,还将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分档支持,提供安居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用人才政策解决创新创业难题。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这只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发起设立的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已经公开遴选基金管理机构。根据遴选申报指南,该基金可投金额应100%投资于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产业领域,存续期不超过12年(含投资期、退出期、延长期)。

从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高科技企业,深圳在机器人领域获得了大量的资本关注,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居全国前列。据中国机器人网数据,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过亿/近亿融资事件主要发生在北京(13起)、深圳(11起)、江苏(10起)、上海(8起)、浙江(8起)。

政策层面,随着近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技术不断拓展应用于各个行业,深圳也将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列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从顶层规划出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深圳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相比2022年的164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大大高于深圳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的3.3%,接近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8.8%)。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土企业的华为也已在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投入包括具身智能大脑、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根技术,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算力等多个方面。

各地抢抓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今年将达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具身智能自然成为了各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

政策层面,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成为各地发布政策中的高频热词。比如,广东省近期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计划突破机器脑、机器肢等核心技术,并推动应用场景创新,还目标引进和培育3至5家独角兽企业及科技型领军企业。

产业基金层面,多个城市早在深圳设立百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之前,已设立相关基金并开展投资。比如,2024年12月,北京落地百亿级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达20亿元,加速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2月,该基金已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超过400个优质项目,并完成对数十个项目的投资。

此外,2024年10月,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公司)宣布设立上海人工智能生态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首期投资30亿元,并已成功落地徐汇区,完成首轮5亿元的募资。此外,600亿级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也于今年年初落户上海。

2024年10月,成都科创投集团与成华科创投公司签约组建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金,基金目标总规模100亿元,为成都都市圈首只涉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国资管理基金。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