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王军
2025-02-15 09:18
启用新修订的统计口径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2月14日发布的1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实现同比增长0.4%。业内专家表示,修订后的M1增速可减弱春节因素影响。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货币分为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三个层次。新修订后的M1正式纳入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统计口径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市场一般认为M1是当期经济活动的反映。业内专家表示,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后,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与居民活期存款“跷跷板”效应。据市场机构普遍分析,修订后的M1增速与经济增长指标的相关性将增强。
例如,单位向个人发放工资时,货币从单位活期存款账户转入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按修订前口径,M1减少;按修订后口径,M1不变。消费时,个人通过银行卡(个人活期存款)或微信钱包、支付宝(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转账,货币转入商户的单位活期存款账户,按修订前口径,M1增加;按修订后口径,M1不变。
值得注意是,按可比口径回溯后,2024年10月起M1增速降幅逐渐收窄,去年12月M1增速已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2%。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