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进入“两会时间”,科技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政策催化期。
从近期各地两会内容来看,各地提出一系列科技新举措,政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多个地方聚焦未来产业,重点在AI、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由地方两会开启的科技变革,正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为当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锚定方向。在资本市场上,公私募机构投资者也在积极呼应,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板块热度也在持续攀升。
多地两会聚焦未来产业
近期,地方两会紧锣密鼓召开,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成为高频词,各地提出一系列新举措,聚焦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十余省有部署涉及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资金投入等领域。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面,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有提及。资金方面,北京、内蒙古有明确,北京将“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20个未来产业。内蒙古将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内蒙古将“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
其中,北京提出,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加快6G实验室和6G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
浙江聚焦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广东省提出,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逐个出台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江西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从上述今年地方的产业“共识”来看,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而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正成为各地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的重点方向。
科技股成为机构投资者增持重点
2025年1月以来,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多家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AI产业链、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等赛道成为机构投资者加仓的首选方向。
1月21日,东财choice金融终端显示,多只机器人概念股强劲上涨,东财二级行业机器人板块,涨幅2.74%,而2025年至今涨幅达到8.56%,居行业板块首位。此外,多只机器人相关ETF的份额也显著增长,其中规模居前的机器人ETF(562500),资金规模从去年11月1日10.29亿元,快速增长到1月20日51.37亿元;而基金份额同期增长48.84亿份。
科技板块也成为绝大部分私募提及和看好的2025年投资方向。根据私募排排网1月初的调查结果显示,53.85%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长方向,他们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阶段,科技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会;30.77%的私募看好政策发力方向,他们认为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中国资本市场尤为关键。而11.54%的私募看好红利资产方向,3.85%的私募看好顺周期方向。
而在具体的板块或者主题投资机会上,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33.33%的私募看好人工智能投资机会;23.81%的私募看好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主题板块;19.05%的私募看好医药医疗在内的大消费方向;16.67%的私募看好半导体行业;4.76%的私募看好新能源方向;2.38%的私募看好信创方向。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方奕表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前省级两会动向看,2025年的政策重点在以科技及产业势能推动新增长出现。而预计春节后流动性的回补,投资者对两会政策的期待(重点应放在产业政策上),将会进一步推动股市主题热点的反弹。
私募机构康曼德资本董事长丁楹表示,全球来看AI技术发展有望驱动PC、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的软硬件生态持续迭代,看好AI趋势对产业升级+下游需求的带动催化作用。而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兴科技领域正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阶段,人形机器人与AI的结合投资领域空间巨大。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