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认基金关注度上升 机构热盼优化措施落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2024-09-03 08:10

当下,投资者分散风险、全球配置的需求不断升温,但由于额度受限,不少QDII基金处于限购或“闭门谢客”状态。在此背景下,作为跨境投资的补充产品,互认基金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据悉,互认基金优化措施或于四季度落地,相关政策出台后,香港互认基金的内地销售额度有望大幅提升。受此鼓舞,包括摩根资产管理、瑞士百达在内的许多外资机构纷纷表示,香港互认基金可以作为其进军内地市场的重要抓手,正为发行更多新基金积极“备战”。

跨境投资需求与日俱增

近年来,伴随市场的持续震荡,投资者对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在QDII额度持续吃紧的情况下,互认基金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副总经理郭鹏表示,从2006年开始,不少内地基金公司发行了可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这类产品募集门槛很低,且产品种类丰富。不过,当前大部分QDII产品都处于“限购”状态。作为QDII的补充产品,互认基金从2016年开始推出,目前已经运行了很多年。

在郭鹏看来,相较于由内地团队管理的QDII基金,互认基金属于“原装进口”,因为机构可以把海外的产品直接引入境内市场,投资者可以买到在海外运作多年且有长期历史追踪业绩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直接由海外的基金经理管理。

“近期,我们观察到中国境内投资者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理念的认可度与日俱增。伴随投资者对互认基金关注度提升,2023年以来这类可以作为跨境投资工具有力补充的产品规模稳步增长。”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国际业务部总监张昕称。

财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6月底,香港互认基金规模占比最大的5家基金管理人分别是易方达香港、摩根基金(亚洲)有限公司、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汇丰投资管理。

互认基金优化措施有望出台

不过,根据现行规定,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的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须不高于50%,因此当前不少互认基金处于“关闭状态”。

近日,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宣布在8月28日放开内地申购一日,于8月29日再度暂停内地申购。公告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基金内地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已达到45%,基金管理人决定8月29日起暂停接受内地投资者的申购申请;根据对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内地销售规模的监控情况,决定自8月29日起暂停接受内地投资者的申购申请。

据知情人士透露,优化基金互认安排征求意见结束,相关优化安排措施已在走相关流程。优化基金互认“新规”有两大调整方向:一是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相当于大幅提高了内地投资跨境产品的额度;二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在管理人集团内转委托,有利于纳入更多类型产品,进一步丰富内地投资者的跨境投资产品。

“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相当可观。”香港某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各家香港互认基金的销售对象各不相同,分别面向内地机构客户、内地零售客户。对于面向内地机构客户的产品,香港互认基金只要放开申购,很快便达到申购上限,使得香港互认基金快速关闭申购通道;针对内地零售客户的产品,香港机构持续扩大销售渠道,在券商、银行私行部获得广泛认可,掀起了申购潮。

据统计,截至5月末,香港互认基金在香港地区的销售规模为1050.48亿元人民币,内地销售规模仅有273亿元人民币,内地剩余销售额度为777.48亿元。待“新规”落地后,香港互认基金的内地销售额度有望扩大至3000亿元人民币。

外资机构积极备战

受到互认基金优化措施即将出台的鼓舞,不少外资机构将香港互认基金视为进军中国境内市场的重要抓手,正摩拳擦掌积极备战。

张昕表示,香港互认基金具有可选基金份额多样、申赎便利、投资策略多样等特点。本次新规的修改意见体现出监管部门对于市场多年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痛点给予精准的政策优化,公司团队已积极着手甄选符合新规要求、可纳入香港互认基金范畴的基金策略。

“新规出台后,部分销售比例达50%的香港互认基金有望重新向内地投资者开放申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互认基金规模、扩展互认基金业务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内地投资者跨境理财需求。我们将加大布局力度,不断丰富基金互认的产品线。”易方达香港称。

南方东英表示,将继续深耕固定收益市场,加强境内外投资者教育,满足境内外客户的全球配置需求。

“据我所知,很多外资机构以后会选择发行更多香港注册基金。以往很多大型基金公司由于在香港没有足够的投研人员支持,较难发行香港注册基金,但未来随着政策放开,这些机构会加大在香港的投研力量,并且发行更多新基金。”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基金分销主管曾劭科称。

曾劭科进一步表示,瑞士百达从去年开始便增加了在香港的投研人员。“我们目前已经有两只香港注册基金,分别是环球多元策略和亚洲美元债策略,我们计划未来将这两只产品纳入互认基金范围,同时也会考虑继续增加香港注册基金的数量。”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