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又有新并购!国信证券拟停牌发行股份获得万和证券控制权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刘晨光2024-08-22 09:58

又一券业并购正在酝酿之中。

8月21日晚,国信证券(002736.SZ)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因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证券交易造成重大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证券自2024年8月22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

国信证券指出,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交易方案,公司证券最晚将于2024年9月5日开市起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

公告显示,国信证券拟并购万和证券超过50%的股权,目前正与万和证券各股东接洽。初步确定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对方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对方持有标的公司总股本的53.0892%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1月18日,万和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注册成立,2016年7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变更为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14年至2017年多次增资扩股,公司目前注册资本22.73亿元,控股股东为深圳资本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法定代表人为甘卫斌。

根据万和证券公布的年报,万和证券2023年营业收入为4.82亿元,上一年度的营收为1.59亿元。净利润方面,2023年扭亏为盈为5802.39万元。2023年末,万和证券资产总额为131.62亿元,占行业资产总额11.83万亿元的0.11%,较期初减少14.91亿元,减幅为10.17%。资产减少主要来自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及融出资金的减少。从资产结构看,2023年末自有资产(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 24.27 亿元)总额为107.35亿元,较期初减少 15.02亿元,减幅为12.28%。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2023年145家证券公司进行的初步统计排名,万和证券总资产行业排名85名;净资产行业排名84名;净资本排名84名;营业收入排名100名;净利润排名99名。

国信证券称,标的资产其余股东的交易意向尚未最终确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最终交易对方及收购比例以后续公告的重组预案或重组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国信证券坦言为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标的公司股份,以获得万和证券的控制权。

一方面万和证券背后的实控人为深圳国资,而国信证券也是深圳国资旗下企业,天眼查显示,深投控最终受益国信证券股份占比44.42%。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下两家券商的整合,所以应该是股东意志,其目的在于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资深券业人士王剑辉认为,收购中小券商,也是像国信这种老牌大券商做大做强的一个步骤。在当前整个经济形势相对弱化,市场环境特别是证券市场环境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券商这类中介机构的估值也会相对较低,这时候对于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的机构来说,也确实是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王剑辉指出,国信证券近几年发展不像十年前势头迅猛,有比较明显的放缓迹象,而其他的一些新锐券商的进步速度比较快。“通过并购,比如说可以较快速度来获取一批新的客户,包括经纪业务客户,还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客户,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网点布局的密度,在一些营业执照上,比如说像资管,像投行等业务条线上的这些有许可、资质,也会相应增多,为下一个行业周期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据万和证券官网介绍,该券商目前拥有27家分公司、25家营业部,形成了以大湾区为核心,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重点区域、辐射全国的网点布局。此外其专注于走差异化、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中小型精品券商。

中诚信国际认为,与同业相比,万和证券作为中小型券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业务发展模式,多项综合指标排名行业中下游,业务竞争力有待提升。公司利润来源主要依靠自营投资业务,易受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影响,盈利稳定性仍需提升;公司的各项风险指标远高于监管要求。

事实上,当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家券商已经在进行并购动作,亦或是存在潜在的合并的可能。

如西部证券6月21日公告称,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事项。

今年5月份,国联集团旗下的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的重组预案敲定。国联证券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6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100.00%股份。

今年3月份,浙商证券发布公告,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重庆信托、天津重信、重庆嘉鸿、深圳远为、深圳中峻分别持有的国都证券4.7170%、4.7170%、3.7736%、3.3089%、2.6289%股份,合计股份为19.1454%。

另外,市场比较受关注的也包含 “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等券商并购事件,他们未来的走向也常引发市场的讨论。

王骥跃称指出:“券商间的合并,其实还是偶发事项,100多家券商,真正有竞争力的其实就十几家,券商整合才刚刚开始,远没到高潮阶段。除了这种同一控制体下的整合外,还有一些个例的券商合并,也会引起市场关注。券商合并的主要目的还是实现规模效应,但实际上的效果未必好。”

平安证券研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尚未形成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具有庞大资产规模以及出色综合服务能力的国际一流投行。

从外部政策环境来看,2019年以来,中央从顶层设计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健全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提高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打造我国的航母级券商。从内部的行业发展来看,也有一定市场化并购需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业双向对外开放,面临国际巨头竞争压力较大,需要快速扩大规模和提升专业能力;第二,整合能够快速提升资本实力、均衡业务结构,一定程度上提升抗风险能力;第三,外延式并购能够打破同质化瓶颈。

回顾我国证券业并购史、借鉴美国金融业整合的经验,平安证券指出,未来有价值的市场化整合有四个方向。第一,强强联手,大券商+大券商整合打造航母级券商;第二,传统业务补短板,通过并购补足个别业务短板;第三,客户资源整合,区域性客户资源整合、或不同类型客户资源整合,如高净值客户与长尾客户的互补、零售客户与机构客户的互补等;第四,海外布局、科技布局的外延式扩张,通过收购海外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收购数字化平台增加科技赋能,或整合互联网公司的线上流量资源。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