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就“弃考”,养老FOF清盘危机再起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齐琦2024-08-22 08:15

又一批养老FOF面临清盘危机。

公开信息显示,8月以来,已经有5只养老FOF发布了可能清盘的提示性公告。加上已经清盘的8只(以清算结束日计),养老FOF年内清盘的数量持续扩大。

作为发起式基金,这些养老FOF在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之日资产规模不得低于2亿元。但目前市场上超过半数的养老FOF面临清盘危机,对此,公募机构却少有保壳的举动,多数选择了清盘。

清盘潮渐起,约六成产品在“退场”边缘

最近一段时间,博时基金的4只养老FOF,以及银河基金的1只养老FOF,将于8月30日成立满三年。由于规模不足2亿元,这5只养老FOF均提示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

根据Wind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8只养老FOF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并清盘。包括中信保诚养老2040三年持有、景顺长城颐心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鹏华长乐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平安养老2045五年、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等。

加上此前清盘的摩根锦程积极成长养老目标五年、泰达养老2040三年、景顺长城养老2045五年、国联安安享稳健养老一年、国寿安保养老产业等产品,市场上养老FOF产品的清盘数量已扩至22只。

但当前养老FOF退场的趋势仍在延续,目前市场上规模不足2亿元的养老FOF基金不在少数。

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市场上共有273只养老FOF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其中至少175只小于2亿元,占比约64%;还有62只规模小于5000万元,占比超两成。

除了规模不达标,业绩低迷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截至二季度末,上述博时基金的4只养老FOF规模在0.09亿元~0.44亿元之间。截至8月16日,自成立之日起的累计收益率最低的是-29.03%、表现最好的一只也是-17.67%;上述银河基金养老FOF截止至二季度末的规模为0.09亿元;截至8月16日,成立以来收益-8.15%。

规模缩水,收益承压

除了博时基金和银河基金上述产品,公募养老FOF产品“卖不出、留不住”似乎已成为行业困局。

2018年8月,12家公募基金养老FOF产品获批,经过六年的发展,产品数量不断提升,但整体规模却在持续缩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180只养老基金的合计规模为945.8亿元;截至2024年7月12日,市场上共有271只养老FOF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规模合计668.27亿元,缩水近30%。

其中,养老目标日期121只,规模合计309.38亿元;养老目标风险150只,规模合计358.89亿元。个人养老金FOF(Y份额)共计195只,占比71.96%,规模合计65.06亿元,占比9.74%。

从业绩来看,接近六成产品年初至今的收益率为负,年内平均回报率为-1.18%。2022年底,首批养老Y份额陆续成立,截至今年6月30日,仅23%的养老Y份额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3.23%。其中,华夏福源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Y、工银养老目标日期2060五年持有、民生加银康泰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A等多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超30%。

沪上一位公募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但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养老FOF产品在震荡市场中未起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投资者对产品持有体验不佳。对于公募机构来说市场竞争剧烈、且维护成本过高,都成为这类产品需要面临的挑战。

保壳成本高,放弃成主流

根据相关规定,养老FOF基金在合同生效三年后,必须保持资产净值不低于2亿元,否则将面临清算并终止的命运。

这一规定使得FOF基金的三年运营期被称为“三年大考”,不少产品选择“弃考“。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基金公司在个人养老金领域的发展挑战,也揭示了整个市场在个人养老基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截至8月20日,13只在2021年成立已满“三年大限”的发起式FOF基金中,有10只产品规模在2亿元以下。但在三年大限到来时,这些基金作出了不同选择,其中6只选择“清盘”,另有4只选择“保壳”。

“保壳”的养老FOF,如华安养老2040三年持有,成立时间为2021年5月13日。其发行份额为0.96亿份,最近三年份额均在1亿份左右,一季度末时为0.98亿份,规模为0.78亿元。二季度“三年大限”到来时,该基金份额规模上升至1.91亿元。同样的保壳操作还有华夏养老2055五年、华商嘉悦平衡养老FOF、泰康福泽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持有3只养老FOF。另一方面,有6只发起式养老FOF基金选择了清盘,这些基金规模在0.09亿元~1亿元之间。

“‘保壳’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上述沪上公募从业人士坦言,关于保壳还是清盘,一般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规模、市场行情以及基金产品的属性。当前市场行情复杂,保留基金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基金公司多数会选择清盘。

对于养老FOF的发展困境,一位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养老FOF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改进。首先,自下而上的全民养老意识亟待增强,这不仅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引导,也需要金融机构和渠道提高重视程度,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公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

其次,养老FOF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需要更加多元化。目前,权益市场的波动对养老FOF的收益影响较大,因此,引入更多全球视角下的权益和债券资产,以及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的大宗商品如黄金,将有助于增强整体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