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觉醒!街头“对诗热”成了新“潮玩”
来源:半月谈作者:陈晨 邹竞一2024-08-16 10:19

*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15期内容

“您好,我们可以对首诗吗?”当你行走西安,遇到有人身着汉服、如此打招呼,不必吃惊,这是古都正在兴起的一种“潮玩”方式。只需调动知识储备,您便可与对方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诗词比拼。

西安,一座诗歌之城。唐时,无数文人骚客到访长安,或吟诗作赋,或对酒当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名篇。如今,“对诗热”再度流行于西安街头,并借由互联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了古典诗词,激活了心中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一份独属古都的浪漫

一场夏雨过后,29岁的民间“对诗人”赵路路一袭唐装、翩跹而至,多位家长带着孩子已等候多时。

吟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对一句“扶摇直上九万里”;诵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答一句“今月曾经照古人”……暮色渐浓,赵路路与天南地北的游客对诗正酣,“行走的诗词大会”持续上演,引得人群阵阵叫好。

“我在网上关注西安街头对诗很久了。”来自河北石家庄的游客朱曙明带着7岁的孙子张雨辰前来挑战《滕王阁序》,希望孩子以此增强自信、感知正能量。

如今,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钟鼓楼广场等地标,身着古装的“对诗人”不时可见。他们与路人以诗歌之名相逢,共赴诗意盎然的时光,已成为古都一景。

在西安街头“对诗热”的源起地,全长2公里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对诗原是当地文旅部门开发的沉浸式演出中的一环。自2019年起,扮演李白的演员立于舞台之上,与游客对吟《将进酒》《蜀道难》等名篇,逐渐成为街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一些西安市民开始走上街头,自发加入“对诗人”的行列。自去年8月起,原本在一家饭店打工的赵路路拿起手机,每晚来到大唐不夜城开启对诗直播。他为自己的直播账号取名“小陕西”,希望让游客感受三秦大地和古都长安的别样魅力。

“对诗人”赵路路(左)与游客直播对诗 邹竞一 摄

“向南望,秦岭巍巍,向北看,大雁塔就在眼前。站在这里,和游客一起吟诵‘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诗篇,就像古人来到了我们身边,这种感觉非常美妙。”赵路路说。

“诗与长安相得益彰,这是一份属于古都的浪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研究员崔凯说,“对诗热”成为西安的文化现象,既是人们回望大唐盛世,也是当代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诗词让内心更丰盈

“唐人知道他们写出了伟大的诗篇,但并不知道后人会怎样阅读他们的诗篇。”诗人西川曾经发出的感慨,正在被年轻人以流行的传播方式作答。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刘钰,是西安街头最早的民间“对诗人”,也是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诗词博主之一。她的走红源于一条收获近千万点赞量的短视频。视频中,一位逛街的中年男子手捧奶茶,欣然接受了她的对诗邀请。两人棋逢对手,对诗长达5分钟,让网友大呼过瘾。

刘钰自幼喜爱读诗,大学毕业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传播诗词文化。从赏析名句到探究诗人逸事,再到讲述历史故事,她尝试了多种形式后发现,对诗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对诗贴近年轻人、更接地气,让诗词走出课本、活了起来,走进大街小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渐渐地,主动找刘钰对诗的人络绎不绝,对诗类短视频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与刘钰不同,对诗词信手拈来的赵路路,原本文化水平并不高。早年间,生活困顿之时,他无意中读到一篇《破窑赋》,深受感染。从那以后,他将诗词集作为枕边书,每晚温习。“失意时,我会想起苏东坡。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一颗豁达的心足以抵御人生的风风雨雨。‘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诗歌给予我的精神鼓舞。”赵路路说。

起初,对诗只是赵路路的一次互联网创业尝试。但很快,来找他的家长、孩子越来越多。“大家不远千里来对诗,这不是我的魅力,而是文化的魅力。”赵路路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他决心将对诗坚持下去。

除了直播对诗,赵路路还创建了3个诗词交流群,全国各地的诗友在群中分享读诗感悟,互相鼓励、共同成长。“饱读诗书的人,眼睛里是有光的。一首好诗就像一位良师益友,能使人内心得到升华。”赵路路说。

唐诗,也属于现代和年轻人

夜幕四合,大唐不夜城一处舞台前,诗仙“李白”凌空而立、以诗会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他的带领下,数百名游客齐声诵读,声音响遏行云。

这是大唐不夜城景区长演不衰的节目。

“以前,很少有游客知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的下句,而现在能回答的人越来越多。有小朋友这次对不上来,会相约再来找我对第二次。”扮演李白的演员董锋涛说。据他观察,游客对诗词的兴趣和储备量在显著增长,“诗词能带给人智慧与启迪,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越来越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演员“李白”与游客对诗 邹竞一 摄

这份珍视也让诗意的生活挥洒在古城的寻常巷陌——走进地铁站台,航天大道站的“敦煌飞天”、大唐芙蓉园站的游园赏灯、大明宫站的万国朝贺,一站一景,画卷连环;在钟鼓楼、古城墙,身穿汉服的翩翩少年浅吟低笑、徐徐穿行……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修剑锋说,周秦汉唐数千年文化在西安不断积淀,形成令人着迷的厚重文化氛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瑛说,“跟着诗词去旅行”正在成为潮流,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的参与体验,增强了游客的情感共鸣。陕西知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唐诗中有鲜活向上的生命力和纯真蓬勃的青春感,它不仅属于唐代,也属于现代,尤其属于现代的年轻人。

“诗词热”正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悄然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认为,以直播、短视频等年轻人青睐的方式传播诗词等传统文化,是一场双赢。从街头“对诗人”不断涌现,到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火爆出圈,再到社交媒体上讲解诗词文化的博主收获上百万“旁听生”,“这届年轻人把诗词玩出了新花样”。

半月谈记者:陈晨 邹竞一

原标题:《一份独有的浪漫,一种基因的觉醒西安街头“对诗热”》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