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明(证券时报记者)
每逢节假日,深圳许多商业综合体人流如织,港客来深消费的热情不减。从莲塘口岸出来再坐两站地铁,即是充盈着市井味道的莲塘菜市场,深得港客的喜爱。走遍深圳你会发现,东门步行街依旧充满人气,水贝珠宝圈、华强北商业街总能见到提着大包小袋的外来消费者……与此同时,深圳推出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和活动,持续提振消费信心。可以说,这些都是深圳消费市场人气“旺”的体现。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02.22亿元,同比增长5.9%。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展现出了深圳经济的强劲动力。另一边,深圳在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2.03亿元,同比增长1%。
在众多经济指标中,普通百姓对于消费的变化应当是最有切身实感的。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幅度仅为1%。消费虽仍保持扩张,但相较此前一段时间10%以上的增速,有所放缓。这与近期各处商圈人流如织的现象似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温差。
为什么各大商圈人气火爆,但消费数据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雪菲告诉我,总体上看深圳消费现状是“港人北上”热度不减,人流物流资金流指标总体活跃,但社消总体增长缓慢。其中,消费占比较大的汽车消费较为低迷,拉低了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这也是导致消费现状和消费者感知不太一致的原因之一。
正是在2023年,深圳首次迈入万亿元消费城市。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跻身万亿元消费城市后,深圳消费在高基数上继续实现增长,还是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深圳不遗余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各区结合自身特点推出诸多举措发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此外,政府还“真金白银”投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包括《深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及10个专项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其实,在上半年的深圳社消数据中,还是有不少亮点数据出现,例如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9%、2.7%。网上零售持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7%。所以,多数消费者目前面对消费只是更为“理性”,“理性”消费也同样充满新的机遇。
那么,跨过“万亿”门槛后,深圳要如何持续挖掘消费潜能?如何做到“旺丁又旺财”?刘雪菲认为,深圳首先要稳住消费电子、家电家居消费的增势,推动汽车、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工作,还要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重视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挖掘市内消费潜力并开发境外消费市场。最后,深圳应大力发展电商消费,优化跨境电商生态,与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共同谋划促消费活动。
在我看来,对于众多的深圳商业综合体而言,要着力打造标杆性品牌项目,增强消费黏合度,引入更多爆款首店,创造更多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优化消费软环境也同样重要,应探索建立“互联网+快捷维权”机制。此外,前几年推出的“消费券”也是好办法之一,并且要适度增加适用范围和降低使用门槛,以提振消费信心。多管齐下,“旺丁又旺财”的愿景就会在深圳实现。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