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电车 认准宁德时代”,不少观众在屏幕前关注着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彩赛事之时,被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品牌——宁德时代刷了屏。
7月27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发布消息,继成为咪咕欧洲顶级足球赛事转播首席合作伙伴之后,宁德时代官宣成为咪咕顶级赛事转播首席合作伙伴。这才有了在各种精彩瞬间背后,“宁德时代 CATL”元素的频频闪现。说熟悉,在“新三样”当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聚焦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如雷贯耳、无人不知;说陌生,由于宁德时代的多数产品并非快消品,这个品牌本身即便在数量庞大的汽车消费者群体当中,也因为“藏”在整车品牌身后,而并非尽人皆知。
宁德时代为何“站”了出来呢?
“站”出来的宁德时代
欧洲杯、奥运会也仅仅是宁德时代新战略的一个缩影,简单来说,宁德时代开启了自己的to C战略。
我们来看几组事实。3月,宁德时代宣布计划在8月份于成都开设首个线下品牌展示门店,并打造约1.5万平方米的“新能源生活广场”。这家门店将全面展示“CATL Inside”车型,据相关预测,大约会包括20家车企(品牌),超过50款车型。4月,宁德时代的抖音直播间开播,开始密集联合车企的高管在直播间内互动。而此前(2023年6月前),宁德时代的抖音账号的作品只有零星几个。再向前追溯,从去年开始,宁德时代在全国多地的机场、高铁站,投放了大量的户外、站厅内广告,商旅人士的进出站很难不被宁德时代的广告吸引目光。种种迹象都在说明,作为汽车行业供应链一员的宁德时代,从神秘高冷变得更加亲民了。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 Inside”这样的模式。消费者对这种模式的熟知起源于个人电脑市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PC处理器巨擘英特尔制作了“Intel Inside”的系列广告物料,同时,也为采用Intel系列处理器的PC制造企业提供了丰厚的合作回报,最高返利(“忠诚返利”)可达3%-5%。这一系列举措,将另一家PC处理器巨头AMD陷于竞争的不利局面。
而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之时,“Inside”策略又有了新的衣钵传承。华为在与整车OEM企业的合作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而其中重要模式之一,就是“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即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例如北汽极狐、阿维塔以及东风岚图都采用了“HI”模式。而现在宁德时代也以“CATL Inside”出道亮相。
逻辑变了带来什么
“无论是华为还是宁德时代,做‘Inside’模式,我觉得实际上是整车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一种关系的调适。”国内某新势力企业研发工程师赵振纲(化名)告诉记者,“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核心零部件总成系统被认为是由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转向系统等构成的。在比较长的汽车发展史当中,主流品牌、尤其是国际头部企业都在这些核心关键零部件当中有自己独特的积累,发动机大部分都采用自产配套(乘用车)。这样的选择一来保证了研发工作的接续性、计划性,二来也能够维护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护城河’。”
但是当电动化快速改变汽车产品的时候,整车的价值中枢发生了重构,核心零部件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三电系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电机、电控或许车企还能够全域自研,或者有一定话语权,然而电池作为电化学的产品,整车企业除了比亚迪等少数企业,罕有能够覆盖的。这也是目前行业演化的现状。”赵振纲认为,“在这样的互动下,整车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比较微妙,甚至同样需要面临重构。在燃油车时代,树状的、链条式的纵向开发流程、模式,在新能源时代当中必然需要微调。在新的网状开发生态中,整车企业担心自己会被‘异化’,品牌价值无法维系或有效提升;而此前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产能等因素,核心零部件企业也普遍比较‘硬气’。这样心态下的互动,让车企、核心零部件企业双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知都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永远是站在公众、消费者面前的最直接的一线,而无论能力多么出众的供应商(除非具有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业务),基本都在车企的身后,成为幕后英雄。“这个逻辑的变化,我们可以先观察华为。”赵振纲认为,随着智能化的快速渗透,智驾、智舱系统成为新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关乎整车重要性能表现,让整零企业的互动关系有了最直接的变化,“华为用自己在ICT、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下的口碑,给车企带来巨大的关注;同时,由于有丰富的软硬件开发经验,华为确实在智能化的研发方面,比普通车企更容易聚焦、也更有心得。‘Huawei Inside’也就成为一举两得的考虑。”
宁德为何这么做
同时,宁德时代的“出圈”,或许有着不同的现实考虑。
7月26日晚,宁德时代发布2024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1667.7亿元,同比下降1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7亿元,同比增长10.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增长14.25%,也就是说,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日赚1.26亿元。同时,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宁德时代已经连续5个季度净利润超百亿元。
然而,数据同时也显示出,宁德时代营收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营收为1126亿元,同比下滑19%,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7%。而海外市场的营收同样出现了下滑,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海外市场营收为505.29亿元,同比减少24.77%。
“头部电池企业的‘霸气’确实在近1-2年有所减弱。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力电池行业整体的产能扩大。”赵振纲认为,“广汽等车企的自建电池厂逐步投产,车企这部分的能力也在提升。一方面是产能不再紧缺,‘霸气’的资本就有些动摇。其次虽然市场格局相对稳定,而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放弃研发、技术升级。尽管还未‘同质化’,但某些技术的‘高溢价’能力也受到了限制。相对而言,整车企业配套的可选项就更多。此消彼长,车企的话语权再次回归。”
某种程度上,宁德时代面向公众的营销出圈,正是准确判断了行业的趋势所作出的决定。“我认为宁德时代的营销还是有效的。这是对终端消费者心智的直接占领。在车企做新车宣传推介时是否宣传电池,这个决定的主动权并不在电池企业手中。而这种面向公众的营销,则直接给消费者塑造了宁德时代技术、质量领先的形象,甚至帮助公众建立一种观念,‘选用宁德时代才具备了成为优秀整车产品的可能性’。”赵振纲分析认为,“这样的营销一定会见效,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应该能出现除了整车之外的,优秀的、叫得响的核心关键零部件系统品牌。”他同时提醒行业需要注意,这样的营销行为链条长,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及时性尚未明确,寄希望消费者倒逼车企配套的环节过多,因此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尚未如此之高,产能供需情况也暂时未达到平衡。因而对于拓展海外市场而言,这样的营销攻势也必将有所收获。”赵振纲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