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期货公司2024年年报出齐!行业竞争激烈,如何突围?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鲍仁2025-04-27 08:04

随着永安期货于4月23日披露2024年年报,4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2024年年报已全部公布。在行业转型与市场变化的背景下,4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的发展轨迹不尽相同。

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弘业期货和瑞达期货的业绩表现亮眼。年报显示,2024年,弘业期货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82.8%,瑞达期货凭借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双轮驱动,净利润同比增长56.9%。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资产规模较大的永安期货和南华期货去年的业绩也有所增长。其中,永安期货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17.35亿元,净利润为5.75亿元。南华期货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96%。

广州金控期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认为,近两年行业环境变化导致A股上市期货公司的业绩表现也有所不同。

近两年,在宏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同时,国内相关部门对期货行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为期货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货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利息收入下降、手续费竞争激烈、互联网金融和交易咨询等业务监管趋严的情况下,2024年全国151家期货公司的总营收虽同比增长近3%,但净利润同比下降4.1%。

程小勇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期货公司业态出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方面,大部分公司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期货公司更加注重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在乡村振兴和“保险+期货”方面持续发力。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在期货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期货公司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来提升交易系统的稳定性、风险控制的精准性和客户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除此之外,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景川表示,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期货公司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推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场外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以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需求。

总的来看,近两年头部期货公司凭借其资本实力、品牌影响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在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期货公司则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境外业务成为“香饽饽”

谈及2024年资产规模较小的A股上市期货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可能与公司此前在创新业务上的布局有关。“在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等业务上,若布局较早且投入相对较大,无疑能够更好地适应近两年的市场变化,抓住新的机会。”

景川表示,规模较小的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更具优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规模较大的公司因人员、办公场所等固定成本较高,在信息技术、研发等方面投入较大,成本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当收入下降时,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部分公司还能吸引特定领域的优质客户,建立较强的客户黏性和市场口碑,从而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收入。

据悉,弘业期货2024年的良好表现,与其市场布局有着很大关系。2024年,弘业期货推行积极扩张的战略,经纪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营收大幅增长。经纪业务方面,2024年弘业期货开户数同比增长19.2%,法人和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占比达到59%。与此同时,围绕期现、做市和场外衍生品三大业务,弘业期货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弘业资本实现营业总收入25.64亿元,利润总额2082万元。在境外金融服务业务上,2024年弘业期货也有不错的表现。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弘业期货的境外期货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3%,境外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7.50%。

业绩表现出色的瑞达期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95.45%;净利润3.839亿元,同比增长56.9%。其中,风险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308.39%;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01.70%。

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南华期货和永安期货,2024年在境外业务上皆收获颇丰。

2024年,永安期货的境外金融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营业利润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06%和6.67%;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0.26亿元,同比增长85.17%。

南华期货境外业务的吸金能力继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南华期货的境外子公司——横华国际实现营收6.54亿元,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5%和16.36%。此外,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南华期货在继续发展境外业务的同时,主动适应强监管环境,围绕政策导向寻找发展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多轮驱动和降本增效提升自身业绩。

差异化发展方能突破重围

针对近两年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程小勇表示,期货公司稳中求进,在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同时,加快转型,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业务模式。头部公司差异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风险管理业务方面,目前头部期货公司创收来源占比不同,但各项业务不会出现明显的短板。二是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是交易型人才和期现人才。三是资源整合,部分头部公司在股东层面把内部协同工作做精做细。四是发力境外业务,境外市场是一片“蓝海”。

之所以说境外市场是一片“蓝海”,景川表示,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企业的境外风险管理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国内企业在海外有投资、贸易等业务,需要通过境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一些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境外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服务,满足了企业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与此同时,境外业务涵盖了经纪、结算、咨询、资产管理、融资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收入。相比国内期货市场的激烈竞争,境外市场相对较为分散,竞争激烈程度较低。而且,部分境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一些有先发优势的期货公司在当地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例如,获得欧洲各国、新加坡、美国等主要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南华期货,在这些地区建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程小勇发现,近两年期货公司不断增强合规意识,完善内控体系,同时还依托股东公司资源禀赋优势在某些业务上做“单项冠军”。例如,中信期货的内部协同业务、永安期货的风险管理和境外业务、南华期货的境外业务、东证期货的量化业务和华闻期货的互金业务等。此外,还有部分公司寻求交易性业务突破,降低对平台型业务的依赖,例如瑞达期货的资管业务。

在景川看来,“单项冠军”模式可以使期货公司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从而在该领域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王红英表示,中小期货公司在资本实力、人员规模、营业网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更适合走此类专业化道路。尤其是有实体产业背景的期货公司,从自身擅长的实体供应链层面出发,提供区域经济或有行业特色的风险管理服务,能获得较高的服务溢价及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过度依赖单项业务,可能会导致公司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该业务受到市场环境变化或政策调整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受到冲击。在景川看来,期货公司在发展单项业务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业务多元化布局,以降低经营风险。

“总的来说,当下市场变化较快,是期货公司从‘赚快钱’向‘赚慢钱’转型的必经阶段。”王红英说。

程小勇认为,风险管理业务是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期货公司应加大对风险管理业务的创新力度,呈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廉”的竞争特点。目前部分未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期货公司正在积极招募场外衍生品业务人才。在场外业务回归期货公司和开放自营业务的情况下,未来交易性业务将是期货公司创收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孙亚宁 主管:崔丽华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