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新进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马静2024-06-29 23:07

两家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迎来新动态。

6月28日,信达证券和首创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获得反馈意见,前者有九条,后者有四条。其中异地团队管控安排、投顾业务相关等方面均被问及。此外,监管还就关注到的风控相关指标或不符标准等方面,要求信达证券作出说明。

2023年是券商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大年,华福证券等5家公司均“得偿所愿”。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信达证券和首创证券是今年首批获得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反馈的券商。

两家公司均被问及投顾业务情况

监管对首创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作出的四条反馈意见,与对信达证券的部分反馈接近。

第一是两家券商需要说明资管子公司异地团队(如有)的情况,以及管控安排。

第二是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两家券商需要做好资管子公司治理架构与新《公司法》的衔接完善。

第三是根据公司材料,两家券商将为资管子公司提供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支持性服务。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规定,为私募产品提供上述服务需要相关资质,监管要求其补充说明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并提供证明材料。

第四是跟投顾业务有关。监管要求信达证券补充说明目前资管产品投顾业务规模、委托人情况,以及子公司设立后母子公司之间的投顾业务划分方案。首创证券方面,根据申请材料,子公司成立后,首创证券资管事业部将平移至子公司,但仍由母公司继续开展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资管计划的投顾业务。监管要求其补充母公司继续开展该类投顾业务的部门、人员安排。

信达证券多项指标不符合要求被关注

除上述问题外,信达证券还被问及五方面问题。监管提出,根据2024年5月底,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资本准备测算,子公司净资本/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可能低于100%的监管规定。要求说明子公司设立后,如何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此外,应在规章制度中,补充完善对外担保的相关规定。

监管还关注到,截至2024年5月底,信达证券资管存续规模较2023年9月有一定比例下降;同时,监管关注到2024年5月,信达证券新增一只“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市值与其总市值的比例”高于监管标准5%的情形。监管要求信达证券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根据公司材料,1只无“或有事项”条款的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拟于2024年4年1日到期终止清算;另有4只专项资产管理产品将于2024年上半年终止进入清算程序。监管要求信达证券补充说明以上产品清算情况。

两家券商资管业务各有特色

资管业务对两家券商的业绩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构成来看,双方的长短板并不相同。

2023年,首创证券实现营收19.27亿元,同比增长21.33%;实现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26.33%。其中资管类业务实现收入5.59亿元,占比为29.01%。2022年度,这一比重甚至高达43.98%。

首创证券资管类业务收入包括资管业务、私募投资基金和公募基金业务收入。其中资管业务在业内较为突出。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一季度券商资管月均规模前20榜单,首创证券在列。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首创证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1133亿元,比上个季度有所增长。

信达证券2023年实现营收34.83亿元,同比上升1.33%;归母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19.52%。其中,资管业务实现营收10.66 亿元,占比为30.61%。资管业务收入构成上,除券商私募资管外,还包括旗下公募信达澳亚基金的收入。

相对而言,信达证券私募资管规模排行并不在行业前20,并且根据监管的反馈意见,截至5月底,私募资管存续规模还有所下滑。不过,该公司旗下的信达澳亚基金非常“争气”。截至2023年底,信达澳亚基金非货币基金行业排名在前50之内。

信达澳亚2023年营收为9.37亿元,净利润为1.74亿元。按照信达证券54%的持股比例计算,可贡献约0.94亿元净利润。首创证券参股的中邮创业基金2023年营收为4.99亿元,净利润为0.71亿元。按照46.37%持股比例计算,中邮创业基金为首创证券贡献0.33亿元净利润。

尚有多家券商在排队申请

两家券商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动作和整个行业同频,旨在加快业务转型,聚焦主动管理,提高财富管理服务能力。随着“一参一控”限制被打破、资管新规落地,近年多家券商都在加快设立资管子公司,希望借此再谋求一块公募牌照。信达证券和首创证券此前也都在公告中透露,待资管子公司设立后,再根据监管要求另行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证监会官网显示,2023年以来,长城证券、华安证券、国联证券、国信证券、华福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申请均被核准。申请公募牌照方面,兴证资管、招商资管的公募管理人资格都已获批。

据记者梳理,目前尚在排队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券商还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福证券、华鑫证券、国海证券等。申请公募管理人资格的券商资管,还有广发资管、光证资管、安信资管、国金资管等。

从审批进展来看,速度并不快。前述提及的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或者公募牌照的案例,均是2023年获得。上一轮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获得反馈意见,是2023年6月和7月,彼时,国信证券和华福证券的申请获得反馈。监管重点关注了投顾业务情况、风控、业务了结情况、部门设置定位及差异等问题。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