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利率出炉,降息预期落空?最新解读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马嘉昕2024-06-17 19:55

6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当天开展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以及进行18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2.50%,均与此前持平。

同时,鉴于本月有2370亿元1年期MLF到期,实现净回笼资金550亿元。整体来看,6月MLF实现“缩量平价”续作,这也意味着,备受市场期待的降息预期落空。市场该如何解读?

MLF利率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

步入6月以来,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明显升温。随着欧央行降息落地,美国通胀数据明显缓和,国内货币宽松所面临的外部约束出现一定边际放松等因素,部分人士认为降息或在路上。

然而,随着今日央行公布的最新MLF利率报价保持不变,意味着降息窗口仍需后移。据悉,自2023年8月以来,MLF利率已连续10个月处于2.50%水平不变。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本月MLF利率保持不变符合预期,当前全面降息的时机还并不成熟,仍需静待时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当前市场利率持续维持低位,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环境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但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叠加海外市场剧烈波动,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平衡,因此对价格政策会有所谨慎。

“当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偏松,同业存单利率走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低位,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MLF资金的吸引力。”周茂华称。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也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数据相对强劲,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产业升级方向表现良好,这意味着暂没有理由继续刺激。“相较于刺激增长,防风险的重要性更为迫切,尽管降息的预期仍在,但保护汇率稳定更为重要,因此很难在当前大幅度下调利率。”

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指出,自2023年以来,中美利率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贬值压力。“目前,中美利差倒挂已经达到22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7.2左右实属不易,因此MLF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此外,华宝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蔡梦苑也指出,当前仍处于政策的观察期,规范“手工补息”降低真实存款利率以及房贷利率下调等的政策效果仍待显现。“央行主管媒体在上周金融数据公布后也指出,当前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内部净息差、外部汇率压力的‘双重约束’。”

预计最快三季度或将有降息可能

对于后续降准、降息的窗口何时到来,市场普遍预期在下半年能够落地。

温彬认为,总体来看,为进一步提振内需、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总量型工具发力的必要性仍在,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伴随内外部约束逐步缓解,下半年货币放松节奏或有所加快,降准、降息仍存落地空间。“降息的必要性仍在,有望在第三季度。”

在温彬看来,当前降息的条件正逐步积累。“自6月以来,主要经济体降息步伐加快,随着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趋势显现。同时,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也愈加明确,稳汇率压力相对前期将相对减轻。”

蔡梦苑也认为,未来降息窗口打开,需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一致性提升。“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将启动第一次降息,若后续美国通胀数据再度意外反弹,则可能等到四季度。”

在降准方面,为稳固经济运行,后续仍需财政政策更大力度发力。温彬表示,“考虑到11~12月国债到期量较低,流动性压力相对变大,以及四季度MLF到期量也最高,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以呵护流动性和缓解央行续作MLF的压力。”

东方金诚指出,随着金融“挤水分”影响的减弱和银行信贷投放的加快,预计三季度银行对MLF的需求将增加,MLF操作有望转向加量续作。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