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最近热映的电影《周处除三害》中,一场重场戏发生在灵修院。戏剧张力拉满的情节,让许多观影者大感震撼。类似的“灵修”组织,并非只在影视中,现实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儿。
近年来,颂钵、音疗、冥想、正念等灵性生活方式受到追捧,有机构预测,全球疗愈经济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搭乘这股东风,各类身心灵社群、机构、工作坊遍地开花,也衍生出不少乱象。2022年初,多地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发现某组织打着“灵魂疗愈”“灵魂塑造”等旗号,对学员实施精神控制、收取高额培训费。经全力侦办,一个多省流窜、总部多地搬迁,利用“灵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组织逐渐浮出水面。其受害人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30多个地市共3600余人,诈骗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
“灵修”案件所涉电子物证。图源网络
“灵修”本是宗教词语。非法“灵修”组织盗用这一概念,糅进心理学、成功学等,鼓吹现代迷信,实质上就是“精神传销”。一些公司机构借“灵修”等旗号从事非法培训活动,以“激发潜能”“心灵成长”等为名,大行敛财渔色、洗脑欺诈之实,严重威胁受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是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查处的对象。2018年以来,共侦破重点案件77起,依法刑事处理269人,收缴违法所得2.17亿余元。
“灵修”骗局,防大于治。手段称不上高明,套路也不算新颖,违背最基本的科学原理,有悖于日常生活的常理,带有明显的反智色彩……每当非法“灵修”类组织的真实面目被揭开,总让人不禁思考,类似组织何以蛊惑人心?为何总有人误入歧途?起底这些组织的做法,他们大多通过集中封闭培训、严格等级管理、心理暗示、pua等方式强化精神控制;而受害群体则大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比如,有的长期受身体或心理疾病困扰,有的事业或生活中遇到了坎儿。心无凭寄,焦虑内耗,难免乱投医。许多非法组织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乘虚而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心理健康服务具备了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条件。如何营造清清爽爽的产业生态、清理疗愈路上的陷阱?一方面要靠监管,依法惩处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精神控制等非法行为;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科普教育,既要普及自然科学,让相信科学、崇尚理性、尊重常识蔚然成风;也要普及社会科学,提升公众人文素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形成科学理性的社会认知,在各种话术包装、概念伪装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强大精神“抵抗力”,才能让“贩卖希望”的骗子、“精神传销”的组织彻底失去成长的土壤。
该如何安放不安的心灵、直面生命中的困顿,向来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求助专业力量,追求心灵的成长,本是一件好事。只是,若是将希望全然寄托于破绽百出的“培训”、神神道道的“大师”,必定离真正的“心灵成长”越来越远。构建强大的内心建筑,最终要靠自己。老老实实修好自己的心学,让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充盈心灵,方能远离虚与假,走好每一步。
这正是:
人生多变幻,茫茫何所依?
本性自具足,何须向外求。
(文 | 曹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