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人才市场迎来“金三银四”的招聘黄金季。
近日,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浙银理财(筹)等十余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布招聘计划,开启春招“抢人大战”。《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理财机构在招聘中格外青睐“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并对应聘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
专家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投研人才的渴求日益增长,主要由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复杂化所驱动。人才招聘需求的转变,或意味着部分理财子公司未来业务策略的转变,但大部分还是会更注重稳健投资和低风险产品。
投研类人才需求高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招聘启事发现,在营销、风控等常设岗位之外,今年各机构对于“专家型”人才的热情似乎格外高涨,大多将投资研究类岗位的招聘启事放在首位,并对具有复合专业背景者青睐有加。
例如,农银理财的公告显示,拟招聘8人从事资产管理相关的投资研究、集中交易、风控合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工作。建信理财也开放了7种岗位、8个名额,其中,研究部的助理研究员岗位计划招聘两人,岗位要求中明确指出,须负责协助撰写宏观策略报告、基金研究报告,并着重强调须“覆盖偏股基金、债基、固收+基金等”。
学历要求方面,各家机构普遍将门槛提到了“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并纷纷“叠buff”。多家理财子公司在基础的学历要求上,还对具备经济金融、数理统计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开放了优先权。
以交银理财的“高层次人才-投资专家”岗为例,要求应聘者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优先),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招银理财的权益研究岗也提出,具有3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消费、电子、通信行业研究经验,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等相关证书者优先。
此外,如广银理财,还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类岗位储备“专家型人才”,重点招收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软件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理工类相关专业人才。
在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看来,理财机构对投研人才的需求和门槛要求,主要由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复杂化所驱动。“理财子公司对于投研能力的渴求日益增长,他们需要依赖具备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来作出精准的投资决策,以有效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保障公司的投研实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凸显,这得益于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领域的科技人才能更好地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帮助机构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充分展现了金融行业与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曾衡伟进一步分析道。
未来发展趋向多元化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往往带有追求稳健、低风险的标签。202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95%。不过,风险偏好为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分别增加了0.14个百分点和0.46个百分点。
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的市场环境下,多家理财子公司对投研岗位的招聘要求进一步细化,对应聘者的投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浙银理财(筹)的社会招聘启事中,明确招聘参与制定权益类、FOF(基金中的基金)、可转换债券、可交易债权相关业务管理制度、投资策略的权益投资经理。招银理财也招收权益投资经理,要求对权益投资市场、资产和策略进行深度研究。
理财机构招聘需求的变化,是否说明理财子公司正向高风险、多样化的产品领域进军?未来的产品创新是否会给公募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若理财子公司开始招聘与高风险、多元化产品相关的专业人才,意味着其正在向这些领域扩展,以满足市场需求或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这并非代表所有公司都会采取创新性的策略,因为各公司的市场定位和业务策略不同,大部分理财子公司应该还是更注重稳健投资和低风险产品,而其中少部分机构则可能更追求创新和高收益。”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记者直言。
“理财子公司可能会进一步聚焦高风险、多样化的产品领域,以满足市场上不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曾衡伟也指出,“但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和竞争格局,未来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之间可能会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理财子公司未来的发力点应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刘岩最后分析道,“一是产品创新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的客户。二是科技应用,顺应未来金融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三是风险管理,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种类的增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市场拓展,理财子公司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合作伙伴,以扩大业务规模和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