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自贸新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傅子恒2019-08-09 07:43

8月6日,国务院印发文件,宣布将上海浦东临港119.5平方公里新片区纳入自贸区新的试点范围,一下子使这个地处上海最东南一隅,发展仅有十余年的偏远小镇,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后,至今这个试点已扩大至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13个省市自治区,每一次都引起热议。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以笔者长期居住、工作在浦东的身份作证,这次的确有很多的不一样。

不一样首先体现在这次试点立意高远。按照规划,新片区对标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希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与已经试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单一功能区相比,临港新城片区的自贸试点更综合多元,承担了产业、金融、人才信息要素流动以及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综合试验职能。世界级、最先进、综合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规格。

而这个高规格、综合性的开放与改革试点花落临港,与其两大优势和条件有关。

从地理区位看,临港片区位于上海东南一隅,如果把上海形状比作一个鹰头的话,它就是鹰嘴所在,东北边和南边分别是东海和钱塘湾。从交通角度,临港片区向北和向南距离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洋山港,都是50公里的直线距离。从未来发展看临港本身还有进一步的空间纵深,整个浦东新区面积是1200余平方公里,按浦东新区南阔北窄的特点,如果以外环线为界,临港地区可扩展的地域可以占到一半,其当前划入的119.5平方公里的面积本身,相当于整个上海市的内环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超过了小巴黎的面积了(约105平方公里)。现实地理与空间扩展潜力,使得它可以承担新的试点尤其是未来的带动职能。

另一个条件是临港新区多年以来的发展准备。上海一直在推进产业的战略转型、升级和迁移,作为未来“五个中心”建设战略布局,只保留一批先进的高端制造。按照新的功能定位,临港地区已经规划开发了15年,目前汇集与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些国内外的骨干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并且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科研院校入驻,这使得临港新区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学习与科研的基地。同样可圈可点的是,临港市政交通与城市建设对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的打造非常重视,这里道路与房屋整洁有序,绿化率达到50%,可以成为实业家、科学家、梦想家创业与安居宜居风水宝地。

对于临港自贸新区的定位,有论者称其将承担全球化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引擎与金融开放高地的三大功能,笔者深以为然。

全球化新支撑自不必多说,依托浦东机场和洋山港,新片区有充足底气承载起它的全球梦;高质量引擎的期待体现在它的方案规划里,新临港片区方案明确提出,新区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我国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并且以此形成高端研发制造的全产业链聚集地。而在金融业开放与自由化等综合制度试点方面,新片区放眼全球、锚定最先进同类试验区,决定了它需要实行与全球最先进水平接轨的各项经济制度,包括财政税收制度、金融、人才引进、信息与物流流转等等制度和政策,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宏观管理与风险制度等方面,也都需要体现出它的先进性。

金融自由化目标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资金能够在供需基础之上实现自由的流动,二是资金价格能够真正由市场方式生成。要达到这两个条件,各项制度条件就需要配合完美,并且能够高效运转,这对宏观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前瞻性设计规划、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风险防范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