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未来有望实现三方面突破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邓雄鹰2023-11-10 06:57

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我国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近日,再保险“国际板”首单国际分入合约在上海签署,合约签署方之一为安盛天平财险,该公司也是首批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和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险企之一。作为一家外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在参与再保险“国际板”方面有哪些考量?公司未来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围绕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安盛天平CEO左伟豪。

左伟豪坦言,中国市场是安盛集团在全球布局中非常看重的一部分。2014年,安盛天平还是一家合资公司,2019年安盛集团完成了全资收购,今年又在临港设立了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一步步的投入证明了集团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安盛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长期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未来也一定会是如此。”他说。

左伟豪表示,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是安盛扎根中国的全新一步,未来安盛天平希望能以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为平台,达成三大目标:一是对再保资源、承保能力与作业功能进行统筹整合;二是充分发挥资源集中化的优势,提升运营效能,优化风险管理,增进人才交流,促进跨境协作;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通过在资源丰富性、承保能力综合性等方面的优势溢出,为战略性跨境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为促进中国保险及再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承保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谈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发展前景,左伟豪表示,再保险是保险市场的支柱,肩负着风险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责。刚刚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建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是提高中国市场标准化、透明度、效率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体而言,未来有望在三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和创新。通过建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数据交换机制与资源整合机制,可以提升再保险承保能力及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丰富产品供给和创新。

二是有助于加大中国对国际再保定价话语权。临港再保险“国际板”的建立,有利于引进境外再保险机构,推动国内再保险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提升中资再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临港新片区代表了国家最高开放水平,集中了多家保险公司的再保运营实体与再保专业人才,有望引导全国再保险资源聚集,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针对当前全球风险上升,再保险进入硬市场周期的现实情况,左伟豪表示,一方面,全球风险上升使得再保险市场的风险更加复杂。通货膨胀、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类风险事件频发,给再保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再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分散机制,其需求正是随着意外风险的增大而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再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在愈发激烈,国际再保险企业的参与、上海再保运营中心的建立,为中国再保险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更为再保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求各家再保险公司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保持市场地位。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