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金融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厦门国际银行子公司在港上市批文到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马传茂2023-11-09 18:25

证券时报券中社讯,“截至10月末,我行华侨金融业务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为超7万侨胞侨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街发布”专场活动上,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表示。

作为我国第一家侨资背景的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有着鲜明的华侨金融和国际化特色。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集团的国际化业务占比超过1/3,是我国国际化业务占比最高的中小银行。

近年来,该行率先提出华侨金融战略,以“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为目标,推动全行华侨金融目标客群、服务标准、业务政策、特色产品、服务体系等的全面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国际投资在港上市事宜已于近期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批复同意,前者系厦门国际银行在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该行对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的持股主体。

华侨金融业务规模突破千亿

成立于1985年的厦门国际银行,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后于2013年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

2017年,该行收购集友银行,成为目前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唯一同时具有法人银行机构的城商行。2021年,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跻身“万亿俱乐部”。

基于侨资背景与国际化底色,近年来,该行率先提出华侨金融战略,与大型银行错位发展,深度服务华侨华人客群,提供集资金增值、跨境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资金收付与结售汇等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

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率先发布银行业首个华侨金融服务标准,打造华侨金融企事业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金融服务体系,确保华侨金融业务的统筹、推进和落地。

同时,为确保华侨金融战略规划和目标顺利落地实施,该行在总分行及附属机构成立华侨金融部门,并推动分支机构设立华侨支行或华侨金融特色专营团队,专门负责华侨金融业务的营销管理和发展推动。

王晓健透露,截至今年10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业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为超7万侨胞侨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此外,该行已触达超150家各级侨务机构及华侨华人社团,与18家涉侨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支持累计约970亿元。

记者获得的一组数据亦显示,截至去年末,该行港澳附属机构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服务的华侨客户数合计超6万户,占两家银行总客户的20%以上;华侨客户合计贡献两家银行14%以上存款、10%以上贷款。

“六策”并举促进华侨金融发展

王晓健表示,尽管华侨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华侨金融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全新的挑战。

从宏观层面来看,华侨金融发展目前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还没有形成发展合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发展华侨金融迫切需要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和差异化的监管定位。银政协同力度还有待加强,对华侨华人的优惠政策多限于实业领域,相关金融配套政策衔接不够。”

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机构针对华侨客群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布局还不够完善,华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与多样性有待提升,与华侨金融业务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控、科技创新等能力还需持续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华侨金融发展,王晓健针对性提出六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将华侨金融发展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共建“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从顶层设计上提升华侨金融的定位;

二是,建议给予华侨金融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定位,对相关机构在牌照、资金、数据、获客、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

三是,建议鼓励华侨特色鲜明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机构布局,更好地满足华侨金融客户的需求;

四是,建议加强银企协同,促进涉侨政策和金融服务的衔接配合,鼓励银行机构探索更多国际合作,全方位做好涉侨服务,引进更多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

五是,建议进一步完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以华侨金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六是,鼓励华侨特色鲜明的金融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打造和完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和样本,在华侨金融全球发展战略、组织保障机制、特色业务模式、风险防控体系、ESG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

子公司在港上市批文到手

全力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的同时,厦门国际银行另一项重要工作正有序推进。

今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批复显示,该局已同意厦门国际投资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出售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25%的股份;同意厦门国际投资总股本由64.2亿股变更为不超过85.6亿股,厦门国际银行在厦门国际投资的持股比例由100%变更为不低于75%。

在此之前,厦门国际投资已于6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番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强化境内外附属机构的资本基础。据了解,厦门国际投资系厦门国际银行在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该行通过该公司实际控制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等子公司,并由此形成“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这也为国内银行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提供了一条“分拆上市”的新思路。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有1432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数量占比超五成,内地企业市值占H股总市值77.2%,成交额占比达87.6%,“香港已经成为中概股名副其实的主场”。

招股书披露,厦门国际投资致力于通过集友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集友科创等下属子公司在中国境内外提供以银行业务为主,以金融科技为辅的综合金融服务。

截至去年末,厦门国际投资总资产(集团口径)约4194亿港元,贷款总额约2116亿港元。其中,得益于集友银行、澳门国际银行深耕港澳市场,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产、贷款占比分别约90%、78%。

据了解,未来集友银行还规划在东南亚设立机构,将华侨金融服务的触角从境内沿海、香港、澳门两岸三地向东南亚等华侨聚集地辐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