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输出到模式出海 金正大缓控释肥技术全球推广正式启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翔2025-02-18 23:07

2月18日,由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粮安天下 大道同行 缓控释技术助力世界粮食安全高峰论坛”召开。论坛上,金正大集团董事长李玉晓表示,金正大将向全球共享缓控释肥技术包和扩广中国产业模式。

据了解,二十年前中国在缓控释肥技术领域还是一片“无人区”。“包膜控释肥最早由国外研发,主要应用在花卉、草坪上,关键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2006年金正大集团最早投产的缓控释肥达到产业化规模后,打破了国外垄断,我国才真正有了商品化、产业化的缓控释肥料。”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民介绍,伴随着缓控释肥示范推广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也实现了从规模领先到标准领先、服务领先和技术领先。

据介绍,中国缓控释肥技术,历经20年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包膜控释、纳米增效、生物降解等核心技术,突破国际专利壁垒,肥料利用率达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年产能超700万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中国缓控释肥相关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主导制定多项缓控释肥的国际标准,技术输出覆盖亚洲、非洲、南美等50余国。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杨越超表示,在缓控释肥技术领域,金正大依托“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服务输出”三位一体出海模式,已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和推广网络,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技术标准37项。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技术矩阵,专利数量占全球该领域总量的62%。

李玉晓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金正大在缓控释肥的技术突破、产能规模、产业模式及国际化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在技术突破方面,公司已构建包膜控释、生物降解等核心技术体系;在产业模式方面,公司已打造“研发-生产-服务-推广”一体化生态链,首创“良种+良肥+良法”种肥同播模式;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金正大在荷兰、西班牙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在德国、美国、以色列、日本设有海外研发中心,在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地设有公司或分支机构,肥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

据统计,截至2024年,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全国主要有省市区,累计推广1.6亿亩以上,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农作物,已基本实现了缓控释肥在所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上的示范应用。

李玉晓表示,未来将向全球开放“缓控释肥技术包”,涵盖核心工艺、智能生产系统及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全流程技术培训和种植服务。公司还将联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IFA等机构,设立区域性技术培训中心,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培训;为国内人才提供海外游学机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1000块示范田(总计1万亩),提供“技术包+农化服务+培训”一体化支持。同时,建立“联合研发+项目融资、投资+合作建厂+特许经营+品牌共建+培训”的全球产业推广联盟,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