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孕育自己的‘英伟达’。”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胡又文自2010年开始从事计算机行业研究,并在2020年以7年蝉联行业第一的成绩,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称号。胡又文所带领的民生证券研究院也是最早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机构之一,在2023年3月份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顾问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民生证券研究院在2024年上半年分仓佣金排名跻身前十强。
回顾近两年A股市场的AI投资浪潮,胡又文称,市场经历了技术驱动的认知启蒙阶段、聚焦训练算力业绩确定阶段,如今开始聚焦AI应用,市场共识一步步加强。他认为,未来5~10年,大模型大概率会达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水平,AI将在各行业深度渗透无处不在,重塑产业格局。
今年年初,胡又文曾赴硅谷调研,他谈到,DeepSeek让全球重新评估中国AI。“他们把DeepSeek看作中国AI产业崛起的标志,重新审视中国AI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意识到中国在AI领域追赶速度加快,未来将在全球AI竞争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胡又文
算力需求依旧看不到天花板
券商中国记者:这两年国内包括豆包、通义千问、Kimi、文心一言等模型不断推出,为什么这次DeepSeek给海外那么大震撼?
胡又文:第一,技术创新冲击:由中国企业做出了比肩世界最先进大模型性能的产品,同时贡献了基础架构的创意;
第二,开源策略冲击:完全开源推理模型架构,分享低成本优化技术细节,吸引微软、亚马逊等巨头部署,GitHub项目星数超过巨头,快速构建全球开发者生态,推动全球AI供应链重构;
第三,市场表现冲击:DeepSeek-R1模型上线7天用户破亿,覆盖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应用商店榜首,超越ChatGPT同期成绩,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第四,低成本冲击传统算力格局与资本市场:其低成本模式冲击依赖高价硬件销售的产业链,发布后英伟达股价单日下跌17%。
券商中国记者:从股价来看,今年春节以后以DeepSeek概念为主的一些板块涨幅较大,您的团队跟踪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有十年时间,被市场誉为“人工智能第一团队”,经历过多轮AI行情,站在目前位置,DeepSeek、AI相关的个股估值水平如何?
胡又文:国产算力与云产业链因为对未来确定性空间的预期,相对估值较高。AI应用整体来看因为从历史底部修复,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
券商中国记者:DeepSeek曾经一度冲击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股价,究竟怎么看待DeepSeek对算力、芯片等板块的影响?
胡又文:DeepSeek所有模型均为开源模型,即所有应用厂商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可以比肩顶级AI的大模型,而且还可自行二次开发、灵活部署,这将加速AI应用的发展进程。模型算力效率突破,看起来影响单位计算的价格,进而压缩高性能芯片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但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恰恰会加速AI的普及和创新,带来算力需求更大量级提升。
只要想清楚三个问题,就明白算力需求依旧看不到天花板:
1、大模型架构演进是否到了尽头?DeepSeek-R1反而说明架构演进创新正在持续,尤其在多模态、世界模型等领域,更多架构演进与创新正在进行;
2、大模型的性能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目前大模型距离AGI(通用人工智能)甚至ASI(超级人工智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强化学习本质上就是用算力完成数据自循环,需要更多更强的算力;
3、大模型的算力需求是否已经饱和?DeepSeek的目标是做开源的AGI,实现这一目标,降低大众获得AGI的门槛,无处不在训练与部署AGI的算力需求是我们今天所不可想象的,那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另外DeepSeek降低算力门槛与穿透CUDA底层器件编程都极其有利于国产AI芯片的普及。
中国会孕育自己的“英伟达”
券商中国记者:看到你们团队在今年年初访问了硅谷,此行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胡又文:我们从芯片、大模型,再到各类AI应用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介绍硅谷AI考察之行的收获:
首先,芯片方面,算力依旧没有天花板,但以ASIC(专用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推理算力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次,模型发展更务实:推理模型与ROI(投资回报率)成为重点方向;
最后,2025年或迎来视频生成模型的“ChatGPT”时刻,B端应用来看AI Agent打开“数字劳动力”万亿美元蓝海市场,C端应用方面生态和新型AI终端或成为破局关键。
券商中国记者:DeepSeek这次在全球彻底出圈,在硅谷你们交流下来他们对DeepSeek的看法是什么?
胡又文:第一,认可技术创新。硅谷业内人士认可DeepSeek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如对其混合专家架构、低秩注意力机制等技术成果表示赞赏,承认其在降低成本、提升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视其为强劲竞争争对手;
第二,关注市场影响。关注DeepSeek对全球AI市场格局的改变,担心其开源策略会加速全球AI技术扩散,冲击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也看到与DeepSeek合作拓展业务和市场的机会;
第三,重新评估中国AI。把DeepSeek看作中国AI产业崛起的标志,重新审视中国AI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意识到中国在AI领域追赶速度加快,未来将在全球AI竞争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券商中国记者:对照美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在AI方面哪些领域有发展潜力?
胡又文:首先是国产AI算力芯片,中国会孕育自己的“英伟达”,其次是云产业链,公有云厂商会非常受益于DeepSeek开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同ChatGPT对于微软云业务的助力,最后应用场景拓展:在电商、社交等领域,中国拥有庞大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AI行情进入3.0应用推理阶段
券商中国记者:您是国内最早的计算机分析师之一,早在2020年就获得了新财富“白金分析师”的荣誉,近几年民生证券也搭建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对于AI产业链,您是怎么分类的?
胡又文: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
基础层:包括数据服务,为AI模型训练提供海量、高质量数据;硬件设备,像AI芯片(GPU、NPU、ASIC、FPGA等)、光模块、AI服务器等,是AI运行的硬件基础。
平台层:以大模型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包括向量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系统等,支撑AI开发和运行环境。
应用层:涉及SaaS+Agent、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虚拟数字人等产品;以及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行业的应用,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服务,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券商中国记者:A股市场,从2023年至今也有几波AI的升浪,能否回顾下,市场对AI的共识是怎么一步步加强的?在每个阶段的侧重有何不同?
胡又文:第一阶段:技术驱动认知启蒙(2023年初—2023年中)。ChatGPT爆火引发市场关注,投资者开始认识到AI大模型的潜力,侧重关注大模型研发企业和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对AI技术的创新性和颠覆性形成初步共识。
第二阶段:聚焦训练算力业绩确定阶段(2023年中—2025年初)。市场聚焦AI业绩确定性兑现的算力产业链包括光模块等硬件。
第三阶段:转向AI应用推理阶段(2025年初至今)。大模型普及与成本下降,市场开始聚焦AI应用,DeepSeek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同时激发国产大模型信心。
券商中国记者:从基本面情况来看,A股AI相关公司的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整体情况是怎样的?哪些子行业会有较大增长?
胡又文:整体受宏观影响增速一般。根据2024年度业绩预告,算力硬件子行业增速最为突出,如AI芯片、服务器制造等,随着AI应用需求增长,对算力需求大增,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券商中国记者:AI在国内火了两年,当下来看,预期差可能在哪里?
胡又文:一是算力需求的持续性与国产AI算力崛起进度。二是目前应用早期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大模型的潜力。三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可能超出市场想象的丰富。
大模型或将在数年内达到AGI水平
券商中国记者:在您看来,这一轮AI行情的可持续性如何?您觉得未来在AI消费端、应用端是否可能诞生龙头企业?
胡又文:从长期看,AI在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而持续,毋庸置疑,能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需求,短期可能因预期与落地进度错配而波动调整。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具备庞大市场规模的消费应用领域,一定会诞生龙头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人形机器人讨论度相比去年更上一层楼,对此您怎么看?
胡又文:人形机器人凝聚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精密机械控制等过去60多年来诸多尖端领域的技术结晶,正如一座桥梁将席卷世界的AI浪潮与物理世界相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将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特斯拉 Optimus 惊艳亮相、英伟达发布人形机器人通用模型、Figure 01接入 ChatGPT ,海外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新品发布不断,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浪潮已势不可挡,“奇点”时刻正在到来。
券商中国记者:最近市场对于端侧AI、智能体(Agent)的关注度也很高,您怎么看AI眼镜等技术?
胡又文:端侧AI和智能体让设备具备本地智能处理能力,减少数据传输,提高响应速度和隐私安全性。智能眼镜将是新一代计算平台的“移动版”,有望颠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DeepSeek-R1 高性能推理小模型将加速端侧 AI 落地,驱动 AI 眼镜等硬件出货量上行。2025年AI智能眼镜将进入新品密集发布期,可能是启动元年。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续航难题,持续运行耗电快,影响使用时长;佩戴舒适度欠佳,重量、尺寸和佩戴方式需改进;视觉显示效果和交互体验有待提升,如显示清晰度、操作便捷性等;还有隐私和安全问题,如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合规性。
券商中国记者:您对AI与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展望?对未来5~10年的行业发展有何预测?
胡又文:未来5~10年,大模型大概率会达到AGI的水平,AI将在各行业深度渗透无处不在,重塑产业格局,甚至改变国家竞争格局与文明层级。部署大模型的云基础设施+Agent将定义一切,我们可能每个人日常工作生活都拥有若干个Agent。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您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如何把握AI与大模型浪潮下的投资机遇?
胡又文:了解AI与大模型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AI行业不确定性高,可兼顾硬件、软件、应用等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最好交给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做。
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