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科技风”!20只基金同台竞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世鹏2025-02-18 23:38

在DeepSeek的带领下,蛇年开年的基金业可谓是“科技成色”满满。一方面,各大基金公司紧跟人工智能浪潮,争相布局科技主题基金。截至2月18日,正在发行和即将发行的科技基金超过了20只。另一方面,基金公司还在持续探索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且探索大模型在投研、风控、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场景应用。

无论是新基金发行还是业务场景应用优化,均指向了基金公司对人工智能行情发展的乐观趋势。券商中国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公募的最新预判既提及到了本轮AI行情与此前行情的差别之处,也提示了阶段性的“追高”风险。AI的硬件端和应用方向仍存在广泛投资机会,但从春节前后至今,AI科技行情已延续一段时间,投资者需防范投资过热和短期预期过高风险。一旦市场情绪发生转变,股价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调。

科技基金扎堆发行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月18日全市场一共有19只科技基金正在发行中。具体看,18只科技指数基金中有13只产品从2月17日起开始募集,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公募旗下的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此外,万家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兴银中证科创创业50ETF于2月13日起公开发售。

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基金和摩根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分别于2月10日和去年12月中旬开始发行。除了18只大类科技基金外,华安半导体产业股票基金于1月15日起公开发售。

此外,截至2月18日还有国泰、华宝、中欧等公募旗下科技基金等待发行。其中,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和华宝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均于2月24日起公开发售。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基金则于2月21日起发行。另外,万家中证机器人ETF于2月28日去公开发行。

另外,个别基金的名称虽没明确标注科技属性,但其跟踪的指数却囊括不少主流科技标的。比如前海开源基金和宝盈基金拟于2月中下旬发行的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以及嘉实基金于2月19日起发售的嘉实创业板50指数基金。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新发的科技型基金产品,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宽基科技主题产品居多,虽然也有半导体、机器人等细分科技主题产品。二是以指数型基金为主,特别是聚焦场内交易的ETF。

“投资行情和市场热点,是影响春节前后新发基金布局的关键因素。”一家大型公募的品牌总监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在DeepSeek这一标志性产品带领下,科技行情成为春节前后的投资主线,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结合这方面的热点布局新基金。而从产品类型看,指数基金(特别是ETF)依然是各大基金公司抢占的主流赛道。

持续探索DeepSeek场景化运用

实际上,在DeepSeek人工智能浪潮下,基金公司除了布局相关的科技主题基金外,还进行了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且在持续探索投资研究、客户服务、风险管控、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宏利基金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期该公募在积极拓展DeepSeek大模型能力,进行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逐步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投研决策、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产品创新、运营管理以及IT研发等核心业务场景。在量化投资领域,DeepSeek通过深度挖掘上市公司基本面、行业格局和宏观经济因素,将其转化为量化因子并融入投资模型,能够显著提升量化投资策略的效果。宏利基金认为,未来3-5年,随着DeepSeek等AI技术的发展,AI技术的使用门槛和应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有望推动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参与创新竞争,形成差异化优势。同时,AI在业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也将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财通基金表示,该公募于近日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探索DeepSeek与应用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与“智搜”“智办”等应用场景的融合,提升投研、营销、客户服务体验和管理效率。财通基金称,公司将进一步积极探索谋划构建数智基金创新体系,在客户服务、智能投研、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开拓更丰富的AI应用场景,借助AI技术持续提升投资管理效能与客户服务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8日,已有超过15家公募完成或轻量完成了DeepSeek系列开源模型私有化部署。其中,个别公募的人工智能布局早在去年甚至更早就已开始。

博时基金在2024年初就发现了DeepSeek模型在自动编写代码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潜力,率先在自有的昇腾服务器上部署了DeepSeek-v1模型,作为公司智能开发工具的基座模型,并在2024年8月升级为DeepSeek-v2模型。2025年初,随着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博时基金迅速完成内部部署,并开始探索它在投资研究、投资顾问服务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易方达基金方面,该公募于2024年5月开始接入DeepSeek的V2版本SaaS模型服务。随着DeepSeek在2024年12月发布V3模型、2025年1月发布R1模型,易方达也在当月底完成了全参数版本模型在内部的私有化部署。同时,还借鉴DeepSeek在大模型合成数据和知识蒸馏方面的优秀经验,对自研的金融专业大模型EFundGPT进行了大版本升级优化。

趋势乐观,需防范短期过热风险

无论是科技基金产品发行还是投资研究流程优化探索,均进一步指向了基金公司对人工智能行情的乐观趋势。

“本轮AI行情与前两年相比,更侧重于应用端的发展。”华商产业升级混合基金经理彭欣杨对券商中国记者称,2022年和2023年的AI行情,市场更多地聚焦于训练侧。市场的关注焦点是大模型公司是否能够训练出参数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模型,以及训练侧的规模扩张定律所引发的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而本轮A股引领的AI行情,本质上是一场“AI+”的变革浪潮,其核心在于大模型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投资机遇,更加注重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基金经理邵洁看来,AI大模型带动下有三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分别是AI硬件端、AI应用方向、生命医药行业。其中,目前医药行业已回调近四年,不少公司的现金价值和业务成长价值已经凸显,保守预测未来三年收入端会有较为可观的增长,利润端也会随着费率的改善有所提高,有点类似于2022年底的半导体行业。此外,AI医疗也是科技头部公司的未来重点布局方向,是除了汽车行业,目前全球资本愿意投入且终端成果会比较明显的一个行业。

嘉实创业板5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张超梁表示,创业板50指数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的覆盖度挺高的,比如AI硬件像光模块几家大的公司都在创业板50中,AI应用的公司会更多,如新能源车的智能驾驶,机械中的人形机器人、医药领域中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器械、诊断等。随着AI赋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良好表现有望持续。

但也要看到,从春节前后至今,AI科技行情已延续一段时间,基金经理在最新预判中也及时提示追高风险。

彭欣杨说到,投资者在投资AI板块时,主要需防范投资过热和短期预期过高的风险。由于AI概念备受市场追捧,可能会出现相关股票价格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一旦市场情绪发生转变,股价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调。此外,AI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如技术瓶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影响AI行业的整体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DeepSeek将进一步推进基金行业AI应有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可能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实现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包括基础算力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AI人才团队需要持续建设、思维习惯需要适应性改变等。

责编:刘艺文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