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财报”到“懂技术”的变革 看硬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视频简介
从“看财报”到“懂技术”的变革 看硬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在北京市经开区的实验室里,一支科研团队正为全球前沿首创的基因编辑药物展开攻关;而在数百公里外的山东省海阳发射场,一枚印有“星河动力航天”标志的火箭正蓄势待发,准备将卫星送入晨昏轨道——这是中国科创领域极富张力的两幅画面,这背后医药、航天与金融机构碰撞出双向奔赴的火花。

面对这些技术门槛高、投入周期长的硬科技企业,传统金融模式往往难以适配。银行从“看财报”到“懂技术”的变革,正成为中国金融机构支持科创的新范式。

当马斯克的SpaceX频频占据头条时,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2023年实现“一箭五星”海上发射,2024年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成功入轨。星河动力航天首席战略官宋路表示,“智神星”液体火箭采用的垂直回收技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国际同类产品的60%。能取得这样的科研成果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于凡: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科创金融部总经理于凡也表示其实商业银行并不完全是依靠着现金流和盈利测算来进行审批的,现在有很多是依靠有现金耗散。行业的发展逻辑有应有科技含量,是否有院士工作站,有很多的维度来判断一个科技的企业究竟硬不硬,比如说有很多硬科技,它现在都是一个不盈利的,它不盈利我们还是可以做,因为它更在盈利上更大的,比如商业航天,我们等于把北京市的商业航天这个行业全部几乎是做到位了。我们商业航天这个领域几乎每一家的企业我们都给了授信和投放,为什么?我们看的是在商业航天背后的国家战略的大方向和大逻辑,所以我们敢做这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于2023年10月提出 “五篇大文章”,为赋能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变革注入政策动能。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举措。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推荐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