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舆情周报丨电科院发现“假公章” 洁柔亏损千万上热搜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3-09-22 16:33

本周,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468亿元,同比下降29%;多部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8月以来,各有关方面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表示,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9月16日-9月22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微信截图_20230922162727.png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3亿元5000台无人机销售合同终止,永悦科技及实控人被警示

不久前,河南省平舆县作为一个刚脱贫不久的县城,花3亿元购买无人机的做法引发广泛关注。

这笔交易要追溯至8月27日,彼时无人机销售方母公司永悦科技(603879.SH)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子公司盐城永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平舆县畅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笔销售合同。畅达交投向永悦智能采购5000台无人机,总金额为3亿元。随即这笔交易便引发舆论关注,围绕交易的购买方县属国企畅达交投、销售方母公司永悦科技,外界提出了一连串质疑。

对此,永悦科技于9月5日发布的澄清公告表示,相关销售合同“真实有效,非意向合同”。

最终于9月18日,永悦科技发布一则关于重大合同解除的公告,宣告此笔交易的终止。永悦科技称,鉴于本次交易内容拟进行调整等因素,双方经多次协商后一致同意于2013年9月14日签署《解除合同协议书》。自《解除合同协议书》生效之日起,解除原合同及补充协议,终止双方之间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指出,在这份重大合同解除公告中,永悦科技出现了两处事实性错误,一是将双方签署《解除合同协议书》的时间错写成2013年9月14日;二是将支付购买无人机货款总价的20%,即“人民币陆仟万元整”错写成了“人民币陆任万元整”。直到当日晚间,永悦科技才发现了上述错误,对公告进行了更正。

在发布合同解除公告的当日,因上述《补充协议》信息披露不完整,江苏证监局决定对永悦科技董事长陈翔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图片1.png

舆评

彼时,国资企业“3亿元买5000台无人机”一度引发舆论风波,围绕交易的购买方县属国企畅达交投、销售方母公司永悦科技,外界提出了一连串质疑,包括购买5000台无人机的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涉足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时间不长的永悦智能缘何能够拿到畅达交投3亿元的无人机大单、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是否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评估等。而交易公告发布后永悦科技股价波动疑似异常亦引发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表示,“签假合同拉升股票套现后解除合约?现在的上市公司真会玩”,也有人表示“上市公司为达目的可以这样玩弄股民吗?”无论是从股价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的结果看,还是从整个合同的信披过程看,都反映出永悦科技在公司治理和权力监督上存在重大缺陷。

洁柔直播间输错价格亏损千万火上热搜

近日, 中顺洁柔(002511.SZ)官方直播间因员工操作失误,误将纸巾价格设置为10元6箱,引发大量用户下单抢购,最终成交订单数超过4万单,损失金额超千万元。

9月19日,洁柔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 2023年9月17日,由于企业内部的失误,导致抖音平台上某一个产品的订单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由此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订单,造成公司损失预计达千万元。我们向所有拍下此商品链接的用户承诺: 所有订单,将正常发货。

图片2.png 

9月20日晚,“洁柔直播间输错价格亏损千万”登上热搜。从舆情热词云图来看,价格、品牌、国货、诚信、靠谱等成为媒体及网民热议关键词。 

微信截图_20230922162942.png

舆评:

不久前,美妆国货品牌花西子因“眉笔事件”口碑下滑,一批老牌国货如“蜂花”“活力28”意外凭借物美价廉迅速出圈。在此背景下,中顺洁柔也借此打出了有担当的品牌形象。声明发布后,有网友称赞洁柔的诚信与担当,“企业在面对意外亏损时能够勇于承担责任,遵守发货承诺,体现出了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责任感。”

不过,作为上市公司,也有不少投资者中顺洁柔此举有不同看法。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对中顺洁柔提问:“公司在抖音平台2023年9月17日的销售活动中,产品价格设置错误造成千万元的重大损失,此事件曝露出成立45年以来的公司管理水准仍然不足(如此低级),严重损害股东权益和信心,公司管理层应予以问责,给股东一个交待。”不少中小股东在股吧留言,指责公司自担千万元损失,有损全体股东利益,尤其是在公司上半年业绩不振的情况下更是徒增经营压力。对此,每日经济新闻指出,“该事件反映出该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不足,公司管理层不应仅对消费者慷慨诚信,还应对中小股东负责。公司管理层应以该事件为契机,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防止此类失误再次发生。”

电科院发现“假公章”, 报警后深交所发函追问

已然“动荡”大半年的电科院(300215.SZ)本周再次掀起波澜,皆因一枚涉嫌伪造的公司公章。

图片3.png 

9月18日晚间,电科院连发两份公告,一份关于印章重启事宜,由于胡醇重归董事长之位,此前被其带走10个月之久的公司相关印章已归还。而另一份公告则称,公司新老管理层交接整理公司资料及物品时,于公司法务办公室仲文良处发现一枚涉嫌伪造的公司公章。

发现该情况后,电科院已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司所在地派出所民警来到公司现场了解情况,并按照程序对原公司董事宋静波、原监事陈凤亚、现任监事李卫平、成燕玲、原总经理李杰、现任副总经理何秀明进行问询,前述人员对该枚印章均表示不知情。

此事件也迅速引起深交所关注。19日,深交所对电科院下发关注函,要求电科院说明公司公章被伪造对公司日常经营、财务状况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图片4.png 

媒体观点

《每日经济新闻》:电科院“公章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由于权力更迭引发的管理层“内斗”。胡醇作为创始人之子,可能对自己被免去董事长职务感到不满,并采取了带走印章等极端行为。而宋静波作为新任董事长,则可能面临着来自胡醇方面的阻力和压力。而涉嫌伪造的公章,则可能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但是从深层次上看,这其实是一场由于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问题。一个有着良好治理结构和有效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该能够保证公章等重要物品和文件的安全和规范使用。而一个有着健全监督机制和透明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公章等方面的异常情况。电科院却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证券日报》:如今看来,电科院“父子斗”后遗症尚存,而新老管理层更迭之际,突然出现的“萝卜章”又加重了市场对电科院前景的担忧。固定成本高,净利润亏损,电科院承压不小,而此次高管团队“换血”、加之电科院和中检集团方面的龃龉尚存,未来公司发展存在哪些隐患?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认为:“不排除未来在公司战略和重大事项上会再生矛盾。”孙加锋则表示:“如上可见,电科院的‘动荡’远未结束。中检集团与胡醇控制的表决权差别并不大,如果以后其他股东对公司的发展不满意,不排除出现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无法通过的可能性。”

《界面新闻》:摆在新任管理层面前,除了假公章事件外,电科院单一第一大股东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与实控人之间公开化的矛盾似乎更为棘手。而矛盾的来源似乎与胡醇的一意夺权,不惜全盘否定此前管理层有关。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