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大渔业生产国,2022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38.6%,渔业经济总产值已突破3万亿元。这条宽阔的赛道上,高市值上市公司正向技术化、智能化发展,海大集团投入7亿元布局健康养殖等研发,通威股份则在探索“渔业+新能源”的更多可能性。
“渔业+”创业公司也受到资本青睐,马云投资的一米八海洋科技关注“渔业+新能源”,鲁伟鼎投资的大洋世家曾冲击上市,印尼eFishery成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第一家独角兽,国内的渔业智能化平台也获得融资机会。在粮食安全和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更多水产渔业公司将走入大众视野。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作者:杨亦静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海鲜产品的安全问题为全球所关注。当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与此同时,“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的话题登上热搜,内陆养殖海鲜这一新鲜事物进入大众视野。临近中秋,到了螃蟹肥美的季节,“新疆大螃蟹发货了”再度登上热搜,新疆阿勒泰产的螃蟹销往全国,新疆海鲜再次成为“顶流”。
海鲜陆养是如何实现的?我国水产业有哪些新兴趋势值得关注?
01、“新鲜”陆产:用盐碱水养鱼虾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虽然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海洋,如今却与海相隔约3000公里。但正是这片“离海最远的地方”,实打实养殖出了三文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海鲜,不仅供给国内市场,还销往俄罗斯、新加坡等海外地区。
事实上,新疆的海鲜并非真正的“海”产品,而是在盐碱地中养殖。这属于一种较新的农业模式,被称为“海鲜陆养”。
新疆的主要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内陆盆地降雨少但蒸发量大,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冰山融水,同时,这里是古地中海退后形成的大陆,因为地层中盐分大,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
农业农村部土壤普查显示,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共有几千万亩的盐土大片分布,且这些地方的土壤含盐量格外高。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的1/3。
新疆出品的“海”产品正是养殖在这些盐碱水中。虽然富含盐分的土壤影响到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却因其盐碱度高,地表水质与海水较为接近,因此具备养殖海鲜的可能。在盐碱水中添加一定的微量元素,便可将水质调配至适宜养殖海鲜的成分。
由于产自新疆,这些海鲜也被称为“新鲜”。目前,“新鲜”的养殖主要集中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地区。据新疆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区渔业总产量达17.3万吨,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二,渔业总产值达42亿元。市场开拓最好的品种是三文鱼,总产量达4554吨,产量占全国内陆产量的15%。
除新疆外,宁夏、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都在进行“海鲜陆养”的尝试和推广。
在内蒙古,海鲜陆养技术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巴彦绰尔、乌海等盟市。在库布齐沙漠以北5公里的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当地人2019年就已经利用盐碱水养殖出了南美白对虾,这里的120亩盐碱水虾塘出虾量达到6.4万斤,虾苗在两个月间就能从5毫米长到15厘米,亩产达600斤。
在宁夏,全区共有盐渍化耕地24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7%,已于此开展池塘大宗淡水鱼精准养殖15.9万亩,累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截至2022年底,宁夏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产量达217吨,青蟹达908吨,加州鲈鱼达967吨。
02、中国渔业经济总产值超3万亿
内陆海鲜的出圈,是中国农业技术提高的一个切片,也是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的一个结果。如今,国内的渔业和水产已经成为一个产值高达3万亿元的行业。
放眼全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2年版《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称,2020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2.14亿吨,其中1.78亿吨为水生动物,世界人均供应量(不包括藻类)达20.2公斤,是20世纪60年代人均9.9公斤的两倍多。同时,FAO的报告进一步显示,全球共有超过33亿人20%的动物蛋白摄入量取自鱼类,这表示,全球鱼类的消费量还将逐年增长。
视角聚焦到中国,水产品市场也经历了大幅增长。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提升到了2022年的9.9%(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渔业产值的上升,主要来源于水产品产量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间,水产品产量从1978年的465.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6865.9万吨。对比FAO统计的全球数据,中国的水产品供应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8.6%。
我国水产品来源包括养殖和捕捞两大类,又细分为海水和淡水两种。在保护海洋环境、控制野生捕捞的背景下,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2022年,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为5565.5万吨,其中,海水和淡水养殖的产量分别为2275.7万吨(占比40.9%)和3289.76万吨(占比59.1%)。
产量和消费的增长,带来了渔业经济产值的上升。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为30873.14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5267.4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6621.1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8984.48亿元。泛渔业已经成为一个产值超3万亿元的赛道。对比2012年,渔业的总产值为1.7万亿元,10年之间增长了1.8倍(图2)。
数据来源:历年农业农村部《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在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2488.9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638.84亿元,淡水捕捞产值276.7亿元,淡水养殖产值7863.03亿元。据此可得,渔业养殖的总产值超过了1.2万亿元。
未来,这一数字或许还将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测算,2013年我国实际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22.93千克,到2021年增加到32.09千克,增幅为40%。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推荐每人每天摄入常见水产品40-75克(可食用部分重量),折合生鲜水产品为74.0-138.5克,每年合27-50.5千克,中位数为38.5千克。当前的人均消费量与此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饮食消费趋向健康、优质,水产品作为低脂、高蛋白质的食物,将在国民餐桌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水产养殖及饲料市场也处于增长阶段,这也会为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03、A股渔业公司市值普低,饲料公司更受关注
水产渔业链条主要包括上游的水产捕捞业和种植业(藻类等),中游水产饲料生产,下游水产养殖业,下游还连接着水产品加工、餐饮、水产电商等行业。
新财富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9月15日,A股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涉及渔业和水产行业的共有11家,聚焦水产饲料、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海洋捕捞等细分领域(表1)。
不过,这些公司的市值普遍不高,仅有海大集团(002311)一家超过800亿元,其他公司均不足百亿。在营收方面,也仅有海大集团在2022年营收破千亿元,净利润达29.5亿元,其他公司营收均低于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龙头通威股份(600438)原本的主业即为饲料及相关产业,2022年,该业务为其贡献了316.5亿元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22.2%。年报披露,其年产水产饲料量达2525.7万吨,目前已在虾苗培育、循环水系统、智能养殖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并正式启动了年产1万吨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建设中,预计2023年内建成投产,成为工厂化对虾养殖的行业引领者。
结合行业的发展态势和上市公司的业务变化来看,当前中国的渔业水产业有三大新趋势。
一是水产饲料相关公司在行业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当前,养殖市场更注重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这相应带动水产饲料的规模化发展。如今,提高单位养殖产量,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成为渔业更为重要的课题。同时,由于传统投喂冰鲜幼杂鱼会导致环境破坏和动物疫病等问题,水产饲料也愈发受到关注。
从上市公司的维度看,目前A股渔业水产相关公司中,市值相对较高的公司主营业务都为水产饲料。其中,2022年,海大集团的水产饲料产品销量达512万吨,规模全球第一;天马科技(603668)的产品以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为主,核心产品鳗鲡配合饲料销量全国第一;2022年2月上市的粤海饲料(001313)是赛道中最新的A股公司,其产品以虾料、海水鱼料等特种水产饲料为主。
在技术方面,2022年海大集团在研发上投入7.11亿元,布局了七大研究方向,包括动物营养与饲料、健康养殖等,旨在研发精准营养、无抗饲料、功能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二是养殖方式和技术更多元。
禁渔、环保以及控制野生捕捞等政策下,水产养殖面积近年有所减少。《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5-2022年,全国总养殖面积从847万公顷下降到701.8万公顷,7年间下降了近20%。这催生了盐碱地养殖、深远海养殖、鱼(虾)稻复合种养殖等新模式。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中,都提到了要“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
具体到上市公司,国联水产(300094)自2012年已着手投资深水网箱养殖项目,2022年的年报亦显示,其在湛江市开设了深海网箱养殖项目。海大集团的年报曾披露,其在甘肃景泰县成立水产养殖公司,帮助当地农民在盐碱地上进行水产养殖。这里的盐碱地养出的南美白对虾亩产达300斤。
三是养殖品种从常见的大宗淡水鱼,向名特优品转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端居民对水产品的品种选择正在发生变化。据《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报告》统计,名特优品种养殖产量占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重从2014年的约54%,提升至2021年的63%。
从上市公司的业务也可以看到,海大集团在进行对虾养殖,天马科技养殖鳗鲡,大北农(002385)则进行罗氏沼虾等养殖。
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体量不大,但随着渔业水产市场的发展,一些渔业水产初创公司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热点,未来或将催生更多赛道上的明星。
04、“渔业+”成投资热点
2023年7月,马云参投水产公司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名为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7月20日刚刚成立,股东信息显示,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持有其10%股权,马云对大井头的持股比例则达99.9%,为实控人。
知名企业家关注水产行业,可见这一万亿产值赛道存在不少新机会。
事实上,这并非马云在渔业领域的首次投资。早在2020年,马云就曾通过其持股的云锋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入股成立耕海牧业(海南)投资有限公司,后者业务包括水产养殖、渔业捕捞等。此后,该企业投建了金雨海洋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水产、渔业新的投资热点在于新技术,包括养殖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以及“渔光一体”等绿色环保技术。
2023年5月,印度尼西亚科技公司eFishery获得了1.08亿美元的D轮融资,成为今年东南亚诞生的首家独角兽企业,也成为了全球水产养殖业领域第一家独角兽。据报道,eFishery的业务瞄准养殖智能化,其开发并制造了智能喂养系统,同时还提供一系列的水产养殖服务和平台。其投资方除了印尼本土公司外,还有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和软银等。
加拿大公司XpertSea也在2021年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这是一家海产品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数据管理养殖生产的服务。
视角拉回到中国。
马云投资的一米八科技,据称并非单纯的水产类公司,其剑指海上风电、海洋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业务,渔业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成为产业趋势。
光伏和饲料双龙头通威股份也在其年报中多次提到“渔光一体”业务。其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用光伏增量盘活农牧存量,同时解决光伏产业的用地投资问题。截至2022年末,通威“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已达52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3.4GW。
在智能养殖方面,深圳美星智能有限公司在2023年9月获得了坤辰资本的战略投资。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通过搭建水产养殖物联网设备、智慧养殖数据平台,提供“渔业+智能化”服务,提升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和生产效率。据公司官网,其正在构建“无人渔场”的农业数字智能化平台,在初创阶段曾获得甲子启航的百万元天使投资,当前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国广东、中国香港和越南。
2023年4月,四川的成都菲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千万元A轮投资,投资方为江苏国信集团旗下的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菲西生物成立于2019年,专注绿色水产养殖,主要业务包括功能饲料生产、尾水减排研发等。
在供应链端,宁波的海上鲜信息技术公司自2016年以来先后进行了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壳牌资本、成都创投、硅谷火炬基金、卓尔集团、波导股份、顺为资本等VC、PE。海上鲜以对接渔民与生鲜采购商的生鲜B2B电子商务平台起家,另一大产品是“海上互联网移动平台”,帮助渔业搭建移动网络,实现“渔业+互联网”助力渔民增收。
曾在2023年3月冲击A股的大洋世家,主要从事海洋食品生产和远洋捕捞业务。其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大洋世家已在金枪鱼、鱿鱼远洋捕捞领域站稳一席之地,整体收入规模接近40亿元。这家公司的实控人鲁伟鼎是“传奇浙商”鲁冠球之子。不过,今年8月,大洋世家撤回了上市申请。
在名特优品水产品方面,也有相关初创公司获得市场关注。2023年3月,肆月河豚宣布完成3500万元A+轮融资。该公司为众多品牌的河豚食材供应商,昂贵的小众食材以及预制菜市场的火热,让其获得了资本青睐。
日本的核污水排海让水产渔业市场获得更多关注,高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养殖相关的公司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