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9月19日,界面新闻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联合举办“十年奋进路 启航新征程——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自贸十周年”新闻通气会获悉,十年来,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在上海自贸区集聚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数量达588家,保险业机构数量达135家。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揭牌。全国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挥了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发展成为新政策、新机制的国家级“试验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鑫泽在会上指出,监管引领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分别出台了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最早推动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上海监管局围绕市场准入、特殊业务授权、统计风险监测等出台多项配套制度,有力加强监管政策引领。截至2023年6月末,辖内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核算体系,自由贸易账户资产总计1.06万亿元。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设“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以“一事一议”评估方式对创新业务给予支持,目前已支持创新试点项目合计46例,涉及金额超1100亿元;与临港管委会共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试点实施一批新产品、新工具、新模式;打造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通过设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型网络安全保险等,探索实现对产业风险的精准保障。
三是释放溢出效应,持续推动上海自贸区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联动。推动落地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全国唯有的五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等首创性对外开放项目,助力自贸区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发挥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功能,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银行在自贸区内设立分行。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苏浙皖三地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近3亿元。
与此同时,十年来,作为上海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积极发挥行业引。
其中,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行业自律为发展基础,以专业提升带动创新落地,凝聚上海银行同业合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案例。
一是夯实行业自律基石,践行金融历史使命。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保障民生工作;形成同业操作指引、编纂业务案例汇编,为会员单位提供规范引导。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为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推动银行自贸区业务创新和监管改革。
二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言献策贡献金融智慧。以专委会工作为抓手,建立人才库,从监管政策、资本市场、国际结算、新型国际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专题调研;提炼共性问题,形成行业建议;进一步对标国际通行惯例。
三是发挥平台桥梁作用,打造跨专业联动模式。建立跨境自贸业务共享机制,服务同业;增强多个专委会横向联动,不断拓展专业视野;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专项培训,服务会员单位。
展望未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表示,将继续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引领会员单位不断联动创新,为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抢抓机遇,为自贸区及新片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银行业的力量。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则是紧紧抓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自贸区”为试验田,不断拓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格局。
一是创新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进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健全,与浦东新区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合作,成立上海首个保险纠纷行业调解工作室。同时,为助推创新产业发展,协调会员单位参与落实组建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目前已扩增至21家险企。
二是协调发展,助力完善要素市场构建。2013年,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立,于2015年代表中国加入IUMI。上海市保险学会适时组织航运保险主题研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组织会员单位服务自贸区国际航运发展,以上海自贸区为起点向“一带一路”海陆运输大通道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服务。同时,为成立上海保险交易所提供协调支持。作为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创立发起人之一,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是全国范围内入股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唯一一家保险类社团组织。
三是专业联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组建新的行业再保专委会,为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供充足的业务支持,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还积极组织主流媒体深入一线调研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建设,助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