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参公”产品陆续到期:方正独辟蹊径 ,“持牌”才是最优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3-08-24 08:57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以下简称:“参公”产品)陆续到期。不少产品选择延长存续期,也有个别产品“清盘”。

直到近日,一家券商通过变更管理人的形式,将旗下一只即将到期的“参公”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混合型公募基金,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借鉴。

由于整体规模较大,“参公”产品的运作情况一直颇受市场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中信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基金、光大阳光对冲策略6个月持有等产品已将存续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除此之外,今年内还有10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即将到期。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的部分大集合改造产品正在申请延期,同时公司也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未来希望能够将产品正式转为公募基金。

首例“参公”产品变更产品类型获批

8月22日,方正证券发布了《关于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注册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

据悉,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资管计划即将于2023年9月7日到期。为充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方正证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了该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的申请,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变更后,产品类型由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本次变更将同步调低托管费率和原A类计划份额管理费率并取消业绩报酬,份额类别设置也有变化。

8月18日,方正证券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准予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792号),监管方面准予该集合计划变更注册。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资管计划的规模为8.61亿元。截至8月22日,该资管计划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4.98%;同期,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0.48%。

需要提及的是,方正证券将“参公”资管计划变更为公募基金的做法为行业内的首次尝试。

这种尝试是否会引起其他券商的效仿?

在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看来,短期内会有更多类似的做法,但能否成为趋势主要取决于券商“一参一控一牌”的实际进度。

“目前来看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仅有十几家,公募牌照是稀缺资源,而参与产品改造的券商有几十家,需要静待券商相关进度。”荣浩谈到。

此外,证监会于2018年11月底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规定,“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券商将产品、客户转移给子公司,这类操作可能不会成为常态。

到期产品面临“三选一”抉择

按照《操作指引》的要求,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就该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换言之,最早一批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产品,在去年下半年陆续到期,但到期产品的“命运”各不相同。

在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资管计划转为公募产品之前,存续期满三年的“参公”产品大多选择了“延期”。

例如,今年3月9日,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决定延长“光大阳光对冲策略6个月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限为自《资产管理合同》变更生效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3月2日,中信证券公告称,经与托管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一致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决定对“中信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延长存续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

今年内,还有两只“参公”产品在到期后终止运作。

4月14日,天风证券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天风证券天泽六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将于2023年5月12日终止。

2月24日,太平洋证券发布了关于太平洋证券六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自2023年4月27日起,该资管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实际上,《操作指引》已明确: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3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而截至2022年底,天风证券天泽六个月定期开放的规模仅剩5140.18万元,已接近公募产品5000万元的“清盘线”。

综上来看,对于未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参公”产品到期后可在“延期”、“清盘”、“更换管理人”三者中选其一。

但不仅是“更换管理人”,产品“延期”也需要经过监管审批。

有券商人士透露,“参公”产品的改造延期需要审批,审核的要点包括券商的投研能力,产品改造后三年来的运作情况等。

“清盘”或许是比较无奈的选择。“管理人最不想看到的是清盘,因此很多券商通过延长存续期来以时间换改造空间。”荣浩谈到。

觊觎公募“牌照”

如果持有公募牌照,公募化改造难度可能相对较低。”荣浩指出,长期看,券商是有持牌积极性的,此类公募化改造是趋势。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373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合计规模为3269.34亿元,涉及43家券商(资管)。

其中,广发证券资管、兴证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安信证券资管在今年内先后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目前仍在等待批复。

但对于中小券商而言,申请公募“牌照”的难度或许超过了产品“延期”以及“变更管理人”。

近年来,监管对公募“牌照”的发放趋于审慎。2020年12月,国泰君安资管成为第12家具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时隔两年半后,第13家“持牌”券商资管才获得批复。

今年7月底,招商证券于今年1月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申请获得了监管批准。

另一方面,即使拿到公募“牌照”,“参公”产品能够顺利转型为公募基金,一些券商资管旗下的产品仍然面临业绩压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动权益类“参公”产品近两年的回报率普遍欠佳,一些产品的净值跌幅超过-40%。

例如,截至8月23日,最近两年,中信证券稳健回报A、光大阳光智造A的回报率分别为-57.20%、-48.96%。

对于部分主动权益类“参公”产品业绩不佳的原因,荣浩分析,主要还是市场因素,一方面近两年市场板块轮动、境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颇多且迅速,另一方面量化交易迅速崛起,主要市场参与方和结构发生变化。大部分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普遍比较难做,同类型的券商大集合也是类似情况。

不过,也有业绩表现不错的偏债“参公”产品。例如,截至8月23日,华安证券汇赢增利一年持有A最近两年的回报率为12.45%;债券型“参公”产品华安证券聚赢一年持有A最近两年的回报率为11.30%,这两只产品均跑赢了同期各自的业绩比较基准。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