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张娅是国内最早一批ETF基金经理。
经历了十几年的变迁,如今的ETF行业已然发展成一片红海,竞争异常激烈。张娅认为,在当前行情下,盲目地去“卷”热门主题对后入者而言未必是明智之举,追求产品胜率及性价比更为重要,选择有生命力、有前景、易脱颖而出的方向,或许才是ETF的布局之道。
近期,人工智能行情来袭,由张娅管理的人工智能ETF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业绩。在张娅看来,尽管第一波行情更多是拔估值的性质,但人工智能长期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然展开。随着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落地,高估值将被逐步消化。在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她和团队将通过优选硬核子赛道和高纯度公司的方式为组合实现增强收益。
追求性价比是ETF的布局之道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请介绍一下你的投研从业经历。
张娅:我是国内最早一批ETF基金经理,曾担任上证红利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首任基金经理。十几年前,在沪深300ETF成功上市后,我就开始着手思考布局行业ETF。当时,市场上已经存在根据国际标准(GICS)分类的行业ETF,我提出的一个理念就是“ETF的行业分类要符合A股投资者的交易习惯”。这种想法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2015年,我加入了一家私募;2017年,我重新回到公募行业,加入华富基金,负责国开债ETF这个创新项目。任何一个创新项目从初步构想、各方沟通到最终落地,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此过程中,我和团队也在为华富基金的股票ETF探索布局方向。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一家基金公司在布局ETF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张娅:发行ETF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ETF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十年前相比差异很大,所谓“第一个发行,就是唯一一个成功”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不过,相比海外,ETF的整体业态在国内的发挥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对于非头部机构来说,是否发行ETF,如何布局ETF,最重要的是考虑性价比,需要选择一个有生命力的、竞争格局还不错的方向,而非盲目地去追逐短期最热门、确定性最高的赛道。所谓生命力,指的不是单纯的投资前景,而是市场需求。通俗地说,大众能够认知的、长期存在的行业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有其各自的受众。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成功发行ETF的难点在哪里?
张娅:现阶段,宽基ETF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行业ETF还有一些机会,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一只理想的行业ETF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行业本身有生命力,二是竞争格局要比较好,三是等待的时间成本尽量低——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概率并不大。
举个例子,比如与行业ETF相比,单因子策略ETF、价值类ETF或者周期类ETF的产品布局相对而言较少,竞争格局还不错,但是这类产品可能在产品发行推广方面又有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在需求来临时再行布局,往往为时已晚;在需求未来前做前瞻性布局,则需要多方的理解和支持。这是ETF行业中后进的玩家在产品布局时通常面临的一个困境。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现阶段,人工智能ETF的竞争格局如何?
张娅:目前市场上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ETF不算多,竞争格局相对健康。我们是行业里最早布局这一赛道的基金公司之一,2020年初,产品发行上市。在上市后的最初两三年里,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景气度较低,人工智能技术也没有实质性突破。但我们对趋势的判断还是有信心的,我们没有放弃,坚持做持营和市场分享,抱着“在黎明前不能倒下”的想法,直到今年行情爆发之前,我们的产品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和成交活跃度, 保住了人工智能长期竞赛的参赛资格。
精选人工智能高纯度公司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你认为人工智能板块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张娅:一是行业空间大。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说,人工智能的行业发展空间都堪比曾经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二是技术已在C端落地,成为了行情的起点。GPT系列产品是人工智能领域基于大自然语言模型深度开发之后成功落地的第一款C端应用,我们相信相关技术的问世对资本市场打开想象空间非常重要。
三是科技行业需要分散投资。人工智能是偏软科技的,相比硬科技,软科技的壁垒没那么高,我们可以观察到,近期海内外不断有公司发布大模型。这意味着竞争格局时刻在变化,因此分散投资是有意义的。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对于人工智能板块的估值,市场有不小的分歧,你怎么看?
张娅:今年的第一波人工智能行情,二级市场涨的是预期,是偏情绪性的。不过,第一波行情持续凌厉,意味着市场相信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会较快落地,这和纯粹的“概念炒作”有本质区别。
经过第一波拔估值行情后,板块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快速上涨带来的阶段性风险得以释放,从而为投资者带来了逢低布局的时机。我们相信,随着相关公司业绩陆续落地进入上升通道,估值还会被进一步消化,未来业绩和估值双轮驱动可期。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你的产品采用了聪明贝塔(Smart Beta)策略,在增强收益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张娅:我们的增强策略会契合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特点。简单来说,一是“纯粹”,二是“当红”。
“纯粹”是指上市公司的人工智能业务纯度较高。选进我们人工智能ETF的公司,它们的人工智能业务营收占比至少在25%以上。实操中,这一比例平均达到了80%以上。我们对“人工智能公司”的定义很严格,团队会把上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仔细看一遍,研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没有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和反馈,剔除仅仅是蹭热度的公司。
“当红”是指人工智能是个相对宽泛的小宽基行业,行业中的后续落地方向也会有个先来后到。我们尽量通过成长性的指标,给当前最硬核的子赛道赋予更高的权重,以此增强组合收益。
校对:杨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