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晶华微(688130)公告2022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晶华微实现营业收入11,104.33万元,同比下降35.97%;实现归母净利润2,212.51万元,同比下降71.40%。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8.41万元,同比下降45.54%。实现归母净利润296.35万元,同比下降87.62%。
行业调整引阵痛 公司不断拓展产品
报告期内,受包括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半导体周期下行以及消费电子寒冬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尽管市场早有预期,但公司仍在持续努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多种方式,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将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深化市场拓展,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公司业绩受红外测温枪等终端需求短期爆发的影响,呈现偶发性的高增长;而后随着国内回归常态化管理,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终端爆发性需求回落,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未来公司会在募投项目持续发力,丰富产品的运用与研发。
公司募投项目主要聚焦的医疗健康领域、工控仪表领域和智能感知领域,包括智慧健康医疗ASSP芯片工控仪表芯片和高精度PGA/ADC等模拟信号链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
除了这些项目,公司还将向新的应用领域拓展延伸。比如工业领域用于传感器应用的信号调理芯片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另外公司在研BMS AFE(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商用计价秤芯片以及小家电产品的主控IC等,对应的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广阔,未来也将成为晶华微新的增长点。
目前,公司通过多产品共同发力,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剔除会计调整影响),其中四季度实现收入2,494.56万元,环比增长40.65%;一季度环比上升17.39%。
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股权激励纳人才
作为行业领先的专业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方案供应商,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持续规划和设计更丰富、高质量的芯片产品。报告期内,晶华微进一步扩大上海研发中心,新设西安研发中心,积极引入优秀人才,强化研发队伍建设。2019-2022年度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1,677万、2,027万、3,132万和4,786万,最新一季度的研发费用率更是达到了52.73%。不断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是公司设计、推出新产品的重要基础。
在2023年4月27日草案中提到公司将实施股权激励。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高效的研发团队,并拥有系统设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开发应用等各方面人才的汇集,在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一直保持稳定,且均具有多年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及项目实施经验。公司采取的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策略,丰富人才梯队建设,努力完善针对创新人才的各项保障制度,对核心技术人员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期权激励、股权激励,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相结合,旨在增强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支撑公司的持续创新。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03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69.13%。
持续深耕医疗健康 加大行业与客户覆盖
晶华微的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目前正在研发BMS AFE、商用计价秤芯片以及小家电产品的主控IC等,以扩展其通用类产品线。其下游应用于医疗健康和工控等领域,已与倍尔康、华盛昌、德国Braun以及中国台湾Microlife等知名终端品牌厂商建立了供应体系,并与乐心医疗、香山衡器及优利德等多家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医疗健康领域一直是晶华微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作为健康测量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不仅生产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在衡量器的市场份额也比较高。公司的智能健康衡器SoC芯片具备高集成度的技术优势,不需要外加微控制器及显示驱动芯片,结合相关算法模型后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公司的人体健康参数测量专用SoC芯片于2021年3月实现首次量产,该芯片是专门针对便携式家庭医疗设备领域推出的,具有更高性能和集成度的SoC芯片。该芯片集成了丰富的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资源、32位高性能MCU和120K Flash存储单元,可单片应用于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等医疗设备上。随着公司加大销售力度,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人体健康参数芯片产品收入大幅增加,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由2022年度的3.88%提升至15.75%。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推出了安晶生活APP,具有人体成分分析及营养顾问功能,协助终端客户自行监测身体状况变化,持续提高公司产品价值力,打造公司产品生态圈。
公司深耕工控领域多年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晶华微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2022年营收占比达到37.44%,而2023年一季度该数据更是上升到了42.34%。工控类芯片是实现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国产化的重点元器件之一,工控领域也是公司成立初就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公司在近期的机构交流会上透露,今年会引进更多人才来加强该领域的市场拓展。
由于工控仪表市场受到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选择使用国产工控仪表芯片。考虑到国内更需要本土芯片来突破技术封锁和实现国产化替代,晶华微也自主研发了工控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和适用于工控变送器的16位高精度4~20mA电流环DAC芯片等,这些芯片在功耗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推出的SD7890系列芯片是国内领先的工业仪表专用ASSP芯片,具有高整合、高性能、可编程、易于调试和维护等特点,在存储、ADC及基准、测量指标及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同时也在探索新的领域。
全球工业芯片市场呈现“大者恒大,市场垄断效应显著”的特点,核心厂商为TI、Infineon、Intel以及Analog Devices等欧美日巨头企业,国产化率较低。工控仪表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高端市场持续被国际龙头企业所垄断,国产替代是必经之路。公司工控仪表在技术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工业仪表ASSP芯片在存储、ADC及基准、测量指标及范围多方面较同行业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但整体上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因此,国产替代需求将持续为公司的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赋能。
在研及新产品丰富 未来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4月20至22日,由中国衡器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衡器展览会上,晶华微展出了全新产品——“计价秤专用芯片/八电极体脂秤专用芯片/触控按键单片机”,三款芯片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外围器件少、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将更好地为客户解决功耗问题、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公司正在研发一款“红外测温数字传感器”产品,可显著提升集成度和性价比,可应用于穿戴、手表、手环和小家电等领域。在人体健康参数测量芯片的研发上,血压计、血糖仪芯片已经推广第一代产品,目前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性能方面将会进一步提升。
公司还在现有SoC 芯片产品的技术基础上,提取出运算放大器、比较器、ADC/DAC 等模块,打造一系列面向模拟芯片市场的信号链类通用芯片产品。布局通用类产品线将有助于公司开拓应用广泛、需求巨大的模拟信号链市场,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架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储备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实现持续健康经营。(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