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书”如何掀起一场全民热潮?
95年出生的茜茜生活在北方一座三线城市,尽管拥有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但大多数时候,茜茜会维持“两点一线”,在家中的书桌前度过下班后的大把时间。
不约饭、不逛街,屏蔽掉微信里的八卦群聊,减少无效社交,用书构建起精神家园,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豆瓣有个“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集结了62万四面八方像茜茜这样喜欢读书的人。这里的豆友自觉屏蔽掉一切除书籍以外的内容,互相推荐好书,一起拼书、买书是唯一的话题。就连群主也是一个“常年失踪人口”,只在简介里提醒大家记得多看书。
除此以外,还有“请来参观我的书房”等小组,里面是豆友晒出的自己精心布置的书房,有的人家里空间不够,干脆把客厅改造成书房;有的人房子是租来的,但也不妨碍为自己腾出一片“读书角”。
无论是自发拼书买书,还是营造读书的氛围感,不可否认,读书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心中一件极具分量感的事。今年多多读书月期间,拼多多发布的《2022多多阅读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图书市场上,26-35岁读者占比约41%,成为图书消费的“中间力量”。年轻人读书时,读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问题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28岁的茜茜拥有一份体制内稳定的工作,按照父母的期待,她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填写着人生的“标准答案”,看似精准无误的人生,却依然在许多个时刻被迷茫突然袭来。直到读到在多多读书月下单的《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时,不禁感慨,原来梁启超先生是懂年轻人的。
书中收编了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有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其中有一句,“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越多,痛苦愈甚。”这句话让茜茜印象至深。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长大了追求稳定的工作,可当拥有了这些,为什么依然不快乐?”茜茜寻找到的答案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要守住自己的道德标准。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或许都有过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庞大命题的思考,也有过对梦想还是面包这样的现实问题的拷问,有人在茫然纠结中度过一生,有人则在阅读中平和而坦然地求索答案。关于阅读的好处,古往今来,不少名家都有引人至深的感慨,跨越时空,不同的时代,却留下了相同的警示意义,值得细品回味。
这本书在豆瓣上获得8.9分的高评,评论里聚集了充满焦虑又勇于“自醒”的年轻人留下的自白:
“躺平文化”盛行的当下,再看梁启超先生的教诲无疑振聋发聩。青年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对于自己的领域要有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希望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与大家共勉;
许多事件总会让我怀疑该如何与社会相处,梁公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也更让我知道如何坚定自己的路,在独立思考中,打开看待问题的格局。
书籍关照着现实,百年前的文字穿越时空,读起来依然震撼有力,让人受益匪浅,这或许就是读书的魅力——平行于物质世界之外,带来一处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各种艰难与不确定性面前,寻找到一份从容与坦然。
当“全民拼书”变成现象级IP
除了《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今年多多读书月活动,茜茜还一口气囤了《美丽新世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呼兰河传》等七本书。由于有补贴,很多书可以用平时不到一半的价格就买到。
作为2021年“多多读书月”发起以来的首批购书读者,茜茜有一个直观感受是,以前她可以用一整个月时间精挑细选这些自己喜欢的好书,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拼书大军,她不得不在拼书这件事上也“卷”起来。
今年4月20日,是第五季“多多读书月”开启的日子,一过凌晨十二点,茜茜就准时打开手机APP,加购、下单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书单,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用茜茜的话说,有些书数量有限,好书也是需要拼手速的。
事实上,“全民拼书”正在从读者的自发行为,变成一种现象级IP。在社交平台上,“拼书”掀起一阵阵讨论热潮,除了发起寻找拼书书友的帖子以外,蹲点守夜的年轻人关于怎么拼书的经验探讨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拼书成功的“战果分享”,即使没有拼书成功的书友,也会路过跟上一句“犹豫就会败北”的自嘲。
豆瓣网友讨论拼书“战果”(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这种意犹未尽的讨论,或许是喜好读书之人,对彼此的惺惺相惜。连续参加五季读书月活动,茜茜深知面对庞大的书单,如果作为一个爱好阅读的“杂食动物”,将面临怎样的纠结选择与不舍,于是特意花了半个小时,自制了一个读书节地图,将豆瓣上的高评好书进行分类,以榜单形式与大家分享,避免书友们“迷路”。不少豆友还在下面跟帖补充:
建议先看评分,评分高又感兴趣,觉得自己能读下去,再加入购书清单,这样既买到了好书还捂住了钱包。
茜茜自制的多多读书月书籍评分榜单(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当拼书变得炙手可热,读书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今年世界读书日,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8%,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
而《2022多多阅读报告》也更清晰地描绘出了图书市场的购书人群肖像,他们是高学历在读学生、初次创业者,也有新进职场人士,以及刚刚组建家庭的幸福伴侣等。这些不同角色的消费人群,所青睐的图书覆盖小说、教辅、经管、育儿等全品类,堪称“百花齐放”。
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国民阅读率提升的动力背后,有来自保障全民阅读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逐渐充足等多个方面,也离不开责任企业依托自身资源或平台持续的投入。值得关注的是,当“全民拼书”逐渐演变为一个现象级IP或新潮流,不容忽视的是,背后链接起的也是一个不断通过阅读受益的人群。
知识普惠,好书触及更多人群
《2022多多阅读报告》显示,2022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73.9%,来自乡村中小学师生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 61.7%。
2022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持续增长
此外,过去一年里,来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图书订单量同比增长61.83%、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81.95%。通过拼多多搭建的“知识下乡”通道,更多乡村、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与浩瀚的图书市场相连,拥抱阅读与知识。
将“知识普惠”作为长期战略,为了让更多平价正版好处触及更多人群,2023年拼多多将一如既往延续源头直补的传统。在过去的四季活动里,拼多多与出版界共同发起“平价正版公益联盟”,已影响上亿人次消费者。第五季“多多读书月”,将继续投入亿元级读书基金增强官方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书目补贴范围,同时,叠加平台“百亿补贴”频道重点资源,强力推介超1200本经典著作,直接补贴超600万册正版经典热销图书,力求让爱书人实现“囤书自由”。
与连续五季“多多读书月”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过去一年,“为你读书”公益行动走过超20个省市
此外,拼多多还将持续扩大读书月的“朋友圈”。除了与往季的“老朋友”各大出版社继续加深合作外,本季多多读书月还吸引到数十家国内诸如中华书局等优质出版社、图书品牌全新进驻,拥抱新电商平台的近9亿消费者。
“与一本好书相逢,犹如遇到久违的老友,听他讲述娓娓道来的故事,心也跟着被拿捏,时而提起,时而轻放。”豆瓣一位网友这样讲述阅读时的感受。
的确,文字在每个人的不同的解读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因读书而不为暂时的得失焦虑迷茫,放下那些日常琐事,在书籍的时空层次里让内心徐徐舒缓。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仍会联合更多社会力量,继续践行知识普惠,把书香送到每一位爱书人身边。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世界,超越自我,抵达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