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期货“拥抱全球 投资未来——衍生品国际化展望”分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3-04-20 22:43

4月20日正值谷雨节气,万物当时。第七届(2023)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召开。本届西湖峰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大资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一场主论坛、七场分论坛组成,探讨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行业转换新动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创业创新的功能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高效作为,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汇聚全球智慧、贡献浙江力量,奉献了一场行业盛会和思想盛宴。

本届峰会将研讨主题从私募基金扩展至大资管领域,把核心议题从聚焦“行业自身发展”提升到围绕“大资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高站位、更广阔视野,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增添一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浓墨重彩。峰会现场,全球行业专家济济一堂,带来远见和卓识的力量。

图片1.png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左4)出席启动仪式

在杭州市上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浙商银行牵头,联合包括南华期货在内的位于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的我省12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钱塘江金融港湾“金玉良缘”共创联盟。联盟在杭州金融城大型金融机构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私募基金、资管机构之间,搭建起一条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鹊桥”,以金融产业协同、机构合作、人才集聚、数据集成等功能性服务为抓手,形成合力,构建生态,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软实力”和“强生态”,促成现实版的“金玉良缘”。

图片2.png

图片3.png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出席主论坛谷雨茶座,与众多高朋共论“服务实体金融向善”。

他表示,南华期货作为一家期货公司,参与的是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而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和场所。多年来,南华期货始终坚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需求,把期货和衍生品工具与实体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工具箱”,从而有效的服务和满足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他从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南华期货的实践。他认为,期货经营机构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充分认识期货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公司经营的重要原则和方向,而这也是期货经营机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4月20日下午,由南华期货与南华基金承办的“拥抱全球 投资未来—衍生品的国际化展望”分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作为2023年第七届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的分论坛之一,本次活动诚邀政府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企业代表、各级媒体等共聚钱塘江畔,以“拥抱全球,投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望期货衍生品国际化发展方向,以“开放融合、协同发展”为抓手,内外联动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助力我国经济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论坛就明确金融开放背景下的衍生品市场新格局,QFII新规给衍生品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衍生品做更好的资产配置等话题,与会嘉宾交流经验、碰撞观点。

图片4.png

杭州市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惠海涛在论坛上致辞

在致辞中,惠海涛区长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开头,充分认可全球私募基金峰会在举办以来对市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其次,他借用李强总理提出的“对标世界金融港湾,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总结了近年来上城区在打造金融先行区上的若干成果;未来,他对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寄予更高的期望。

图片5.png

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在论坛上致辞

罗旭峰董事长认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市场,南华期货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衍生品业务为核心”进行业务布局,形成了境内境外、场内场外、公募私募、期货现货、线上线下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公司财富板块已拥有公募、私募、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等多项金融牌照。

横华国际是南华期货在全球资产管理布局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境外共拥有13家交易所的会员资格,9个清算席位,可提供交易、清算、资管等项服务,旗下的香港资管公司拥有RQFII的资质,新加坡资管公司拥有QFII资格,致力于为拥有全球资产的投资人筛选全球投资机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图片6.png

南华期货总经理、南华资本董事长贾晓龙在主持时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实施从顶层设计方面对期货市场国际化规划了发展方向,QFII新规的实施从具体制度层面给国际化的落地开辟新的路径,中国市场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

图片7.png

南华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朱斌在“金融开放背景下的衍生品市场新格局”主题演讲从逆全球化和去金融化两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全球市场所处的格局。逆全球化存在“一国开放与封闭”、“全球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的矛盾;而去金融化需要从债务层面和资产层面去考虑。朱总认为,尽管当前存在上述风险,但从大的历史来看,全球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图片8.png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强在“QFII新规给衍生品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演讲中重点阐述了两点:一是QFII新规参与衍生品市场的展望。他认为中国的自由开放和衍生品新规的推出,有利于丰富QFII机构的投资策略;有利于在中国市场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强投资市场稳定性;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从日本的开放之路看中国市场发展,分别从机构投资者占比、银行资本结构、强监管展开阐述,并认为开放要循序渐进。

图片9.png

瑞士联合私人银行(UBP)中国区瑞锐投资总裁田仁灿在“在中国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运用衍生品做更好的资产配置?”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境内资产配置的特点与资产配置的期限问题。境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在衍生品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包括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都比较单一。除此之外,投资者对投资期限和风险认识也不够。最后提出两点解决办法:一是加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链接;二是加强资产配置概念的推广。

图片10.png

圆桌交流环节由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哲主持,邀请了香港交易所内地客户发展部副总裁郭菲、瑞士联合私人银行(UBP)中国区瑞锐投资首席投资官袁磊、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组合管理总监刘卓识、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皓、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多因子与ESG策略组首席徐建华、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峰六位嘉宾出席讨论。

图片11.png

张哲指出近两年宏观经济扰动非常大,新冠疫情,美联储的加息都对全球经济产生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会出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大家都比较关注。同时,这几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越来越紧密,东盟已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资产配置方面,美国的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剪刀差,这种现象是比较危险的。针对以上事件,张哲在如何应用衍生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全球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兑美元走势、东南亚市场的投资机会、中国香港的重要地位以及资产配置等话题对在座的各位专家进行提问,他们就自身专业领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出了许多新的火花与灵感。在座嘉宾一致认为,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发展,利多人民币;东南亚市场中聚集着衍生品投资者和量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是新的吸引境外投资者的来源地;香港是连接国内资本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的桥梁,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峰在谈及上述话题时,分别从机会和规则角度展开。他认为今年经济是缓慢复苏,目标是5%。在货币放松、经济复苏的状态下,投资时钟指向“成长+周期”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最近3~5年权益投资的机会非常大,大家一定要抓住。(CIS)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