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易纲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通胀保持低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5%左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知,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4月8日-4月14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华为打脸东方材料
近日,拟与华为合资运营TD TECH的东方材料(603110.SH)遭遇华为“打脸”,股价上演从涨停到迅速跌停的“过山车”。
4月9日,公司晚间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用于向诺基亚全资子公司NSN收购TD TECH 51%股权。然而当日深夜,华为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没有任何意愿及可能与新东方新材料合资运营TD TECH。上交所网站披露,上交所于4月9日向东方材料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非公开发行事项提出监管要求。4月10日,东方材料再次收到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要求公司就非公开发行事项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同时,知名证券市场学者,格力电器独立董事刘姝威亦发文《严厉打击不正之风》,斥责该公司主业不济情况下利用该收购计划操纵股价。
疑云重重的东方材料收购案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4月9日至4月14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12805篇。
媒体观点:
《证券时报》:“这即意味,倘若东方材料与诺基亚执意要继续推行该收购,将面临极大阻力。因为华为不仅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还可以通过出售标的全部股份、终止技术授权等来退出这个项目。”市场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称。
《21世纪经济报道》:市场人士认为,东方材料收购计划之所以招致各方非议,原因在于未在披露收购计划前与享有优先购买权的少数股东华为进行有效沟通。而在重大收购风险事项明显未消除甚至未沟通的情况下,提早信息披露有操纵市场之嫌。
《每日经济新闻》:东方材料此次并购计划凸显出的问题值得公司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并购公告发布前一个交易日,其股价放量涨停,4月10日开盘后又“一字”跌停,信息披露是否存在问题?二是,在明知有公司章程约定华为有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是否和华为有提前沟通?三是,东方材料与诺基亚的合同中约定,若因东方材料自身原因未能完成股权交割,其需要付出2900万~8486.4万元的终止费,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新京报》:监管部门对相关交易的关注,体现出对其业绩可持续发展的担忧。东方材料的主营业务发展欠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96亿元,同比减少4.6%;资产出售使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出现11.88%的同比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3.85%。
舆评:
一份公开发行收购预案,在其发布后短短时间接连遭遇各方的拷问,实属罕见。在舆论及监管的打击下,市场同样反应剧烈,东方材料连续3日跌停,4月10日、4月11日、4月1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项的监管趋严,正如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发文所说,“没有能力经营主业,甚至没有能力经营企业,却妄想用收购其他业务,改头换面,操纵股价,是痴心妄想!监管机构必须严厉打击这种行为,这种行为破坏证券市场的风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应做强主业,另一方面在并购重组时应聚焦标的资产的协同效应,避免盲目跨界引发舆论质疑和监管问询,透支市场信任。
汉王科技遭问询
4月11日,深交所向汉王科技(002362.SZ)下发年报问询函。近期,汉王药业披露年报业绩,2022年汉王科技实现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降13.19%,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下降350.63%。
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在公司未分配利润持续为负,且从未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况下,汉王友基向你公司关联董事大额分红的主要考虑及必要性,是否与你公司现阶段经营情况相匹配,是否存在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情形等。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4月10日至4月15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3018篇。
舆评:
今年以来,搭上ChatGPT概念暴涨的汉王科技曾一度收获七连板,公司此前已两次收到监管关注函。2月7日,深交所对汉王科技下发关注函,要求汉王科技说明公司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应用情况、研发投入及相关财务数据。3月2日,汉王科技再次收到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确认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近期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股价走势、估值变化等就公司股价异常波动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尽管ChatGPT概念股火热,公司业绩并不乐观。深交所指出,汉王科技未分配利润为-33,663.44万元,已连续12年为负,且汉王科技自2010年上市起从未进行利润分配。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向公司关联董事进行大额分红,或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消极影响,而背后的原因仍有待公司进一步说明。
威孚高科全资子公司遭合同诈骗
4月12日,威孚高科(000581.SZ)深夜暴雷,公司公告显示,威孚国贸向客户就业务情况进行核查中,发现部分应收类款项不一致情形,可能被合同诈骗。公司于4 月 12 日晚,收到无锡市公安局新吴分局出具的《立案告知单》,被告知:威孚国贸被合同诈骗一案,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已决定立案。因案件情况存在不确定性,暂时无法预估本次事项对威孚国贸及公司的影响。
对此,威孚高科称,威孚国贸部分应收类款项可能存在减值风险,导致威孚国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如部分应收类款项最终无法收回,将可能导致相应坏账损失。
媒体观点:
《钛媒体》:威孚国贸拓展的平台贸易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但业务成长背后,威孚高科的盈利质量却大打折扣,现金流转负金额高达数十亿。同时,短期借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项目金额也因平台贸易业务的增加而激增。
《证券时报》:2022年半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平台贸易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毛利率更是高达100%,远超主营业务仅15.44%的毛利水平。怎样的业务能有高达100%的毛利率?又是怎样的业务,在开拓首年就能使公司短期增加应收账款、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均高达数十亿规模?
《上海证券报》:探究威孚高科定期报告可见,当前其被平台贸易业务绑定,并且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威孚高科在2022年第三季度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8.18亿元,主要是平台贸易业务采购额增加。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于一家企业的利润亏损,现金流枯竭将是更为致命且见效明显的问题。(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