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系统、助结算、注融资!上海银行业全力服务稳外贸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媛媛 余继超2023-03-31 10:41

兔年新年伊始,上海发起外贸保稳提质行动,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发挥稳外贸政策综合效应,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而金融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获益者和推动者。上海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及指导意见,多措助力稳外贸外资,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联动,高水平服务国家对外开放。

3月,上海寒意渐退,春意盎然。瑞典人Per Linden忙着磋商进口生意,他已连续5届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台上北欧风味的食品颇受中国消费者欢迎,这愈发坚定了他对国际贸易的信心。

上海小微外贸企业也纷纷迎来转机:吴靖炜解决了跨境结算难题,刚签下一笔大单,正忙着将一批“中国制造”的通信产品销往非洲;江燕拿到一笔200多万元的快贷,直接线上购汇,支付给美国供应商,解了燃眉之急;张黎使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线便捷支付运费,顺利借助“中欧班列—上海号”,高效达成对俄罗斯贸易运输的数笔订单。

外贸企业充满活力与希冀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勇于担当、主动发力,他们聚焦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筑系统、助结算、注融资,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当前,外需趋缓、环境趋严、供应链加速重构,金融如何聚力稳住外贸基本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齐头并进,多措服务双向贸易

“上海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永远站在新潮流、新趋势的最前沿,有助于我们进口适销对路的商品,在中国市场发现更多商机。”2002年,Per来到上海,带着憧憬与希冀,一住便超过20年。

Per高高瘦瘦,言语间充满热忱。作为中国瑞典商会的会长,他将事业版图深耕在上海,从瑞典或北欧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到中国,或是助力瑞典企业来华投资。从第一届到第五届,Per借助进博会的平台结识了更多商业伙伴,也逐步扩大生意规模,真正在中国实现兴业和安居。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2023年全国两会,李强总理首度亮相记者会,肯定了进博会的积极意义,并向世界坚定承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提到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大虹桥”,贸易是其绕不开的关联词。作为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重要承载区,上海正加速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虹桥商务区支行成立。这家“年轻”的支行,自诞生便被赋予厚望:全辖5个网点,均为进博服务先锋网点,在工行服务进博会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承载作用。

工行虹桥商务区支行行长马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虹桥商务区的飞速发展,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持续深入,支行深度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中来,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将充分利用好进博服务落地行的契机,为引进来的外资企业提供落地服务,为走出去的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外贸指向“走出去”,外资指向“引进来”。伴随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两者皆快速增长,有机互动,双向促进。农历新年伊始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加快进博会意向采购成交落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化与外国商协会的交流,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专注进口食品12年,Per眼中的这项生意“充满挑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运转,误判商机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失。“数年来,我们在工行虹桥商务区支行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该行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持进口货仓和应收账款的稳定。同时,参与进博会过程中,工行为我们搭建更大的展览舞台,帮助我们对接更多优质的商业伙伴”。

利用进博溢出效应,工行虹桥商务区支行积极落地展客商、会务服务商结算账户,落地了多家参展商的信贷业务,同步推进企业的境内外支付结算和融资业务;与瑞典商会、北欧中心、比利时商会、阿根廷商会建立了企业引入合作对接机制。

在稳外资、稳外贸的大背景下,马嘉表示,支行将深化进博服务成果,通过服务“引进来”“走出去”客户和跨国公司客群,实现结算业务、融资业务、贸易业务的齐头并进。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在这里坚定展业、扩大投资。”20年前,Per初到上海,被这里无可比拟的活力与潜力所吸引;20年间,他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为这里潮涌不断的新脉动所振奋;20年后,逐渐变成地道“上海人”的Per坚信,在这方外资创业热土上,其还将持续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

跨境联动,人民币高效助力结算

在非洲大部分城镇,隔三差五停电成为家常便饭,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通电。用电难且贵、供电不稳定,巨大的电力缺口,以及不发达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为横亘在非洲发展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解决非洲的电力基础设施问题,不能只靠国家政府。中国的一些民间资本早已入局,不止淘金赚钱,也积极支援非洲,切实“让世界更好一点”。

上海昶月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靖炜入行外贸已超15年,主打电子及通信产品的国际贸易超过8个年头,其中80%的商品销往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南非。“我们‘中国制造’的通信产品,如电流互感器等,在非洲很受信赖,质量可靠、物美价廉。这么多年下来,销量一直都还不错。”

伴随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吴靖炜也遇到难题:跨境结算需使用美金,但非洲国家的外汇储备比较有限,每次汇款的手续时间都比较长,很难满足外贸业务需求。但生意不等人,任何结算环节的不便利或是低效率,都可能会影响到订单的最终成交、客群的获取,或是延误到商机。

怎么办?兔年伊始,吴靖炜踌躇满志,出海抢订单,却立马陷入困局。就在他辗转焦虑之际,一家银行向他伸来援助之手。

在了解到吴靖炜的困难之后,工行虹桥商务区支行主动对接,向他询问好外贸业务流程后,迅速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沟通,帮助他联系到海外对接人,并通过南非标准银行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高效且便捷。最终,吴靖炜签下一笔大订单。

吴靖炜感慨:“工行不仅为我解决跨境结算方面的难题,在对接海外的过程中,还积极协助我发送往来联络邮件,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打理生意,真正在为我们这样的中小微客户着想。”

开年以来,上海正加大稳外贸力度。方案指出,外贸保稳提质行动方面,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扩大份额。

工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吴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对外资外贸客群服务方面,工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总结了一些经验,推出了相关举措作为常规的服务。

具体来看,一是结算便利化。配套工行网银跨境结算服务功能,提速企业涉外结算流程。二是融资保障。提升涉外领域普惠金融覆盖,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加大主动授信“跨境贷”客户融资需求挖掘,全力维稳中小外贸主体经营。三是减费让利。让利小微企业本外币融资,给予优惠融资利率。

金融助力稳外贸,形成坚实保障。数据显示,工行上海市分行下辖所有对公网点,已实现外汇业务服务的网点全覆盖,整体涉外服务客户每年保持10%增长幅度,2022年末服务客群超2万户。分行推出的“出海优品云洽全球”系列活动,在疫情期间出境交流不便的情况下,利用工银集团海外分支机构的客群,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全球贸易对接,拓宽国际贸易合作渠道,发挥“六稳”“六保”大行作用。

有了稳定的电力,生机和活力便随之而来。通过一张张外贸订单,非洲获得了更加稳定的电源供应,进而可以更好改善民生生活。同时,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以及对“中国制造”的深刻信任,让吴靖炜更加坚定了从事外贸行业的信心,也更加看好中国出口的长远前景。

金融数字化,多样赋能外贸生态

“疫情之下订单下滑,原材料价格又上涨,还遭遇加征超20%的关税,成本上升而卖价固定,又因为国内外账期倒挂,导致公司产生短期的紧急资金需求,当时就很着急。”近日在瀚川(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瀚川国际贸易”)的会议室里,负责人江燕向记者讲述了外贸企业悲喜交加的一年。

瀚川国际贸易是一家专注于进出口贸易、国际采购和市场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致力于为其客户提供进出口贸易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江燕介绍,公司的主营业务分别为软件和化工,前者主要涉及面向国内各大院校的瑞士品牌仿真系统,以及从日本引进的面向国内车企专用的产品质量控制数模软件,后者主要进口芯片清洁试剂。

由于近年来国际局势不断发生变化,种种因素叠加,让瀚川国际贸易这类轻资产贸易公司在经营上也受到一定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有笔货款到期需按时汇到境外,因为境外卖方受当地的供应商、保护法案等因素影响,催得相当紧,如拖延账期,将影响后续双方的业务合作,导致我们当时压力非常大。”江燕说。

得知瀚川国际贸易急于筹措资金,建行伸出援手。“因为我们公司在建行开户多年,平时双方的信息沟通比较多,银行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都很了解,立即向公司推荐了‘进口贷’产品,信用额度全程线上申请,流程便捷且时效性强,首次审核通过就获得200万元额度。我们通过线上购汇,向境外支付货款,解了公司燃眉之急。对我们这种轻资产外贸企业来说,‘进口贷’产品的确很便利,而且利率相对其他银行来说也较低,降低了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江燕感慨道。

针对小微进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携手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跨境快贷-进口贷”创新产品,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进口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优质小微企业自动核定额度,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进口融资服务。

“没有线上跨境快贷之前,需要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客户,收集企业的财务和贸易情况。同时,因为评估的维度有限,不一定第一时间就特别准确地掌握到实时的海关数据、纳税数据,多半都需要抵押才能放款。也有非抵押的,但由于涉及到审贷分离,经营条线也好,审批条线也好,对没有抵押的贷款,还是偏谨慎,大量轻资产外贸公司的需求就不一定得到满足。”建设银行上海市金桥支行副行长李书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

事实上,面对小微进出口企业面临的货物销售周期较长,企业资金占用较多、周转慢的问题,建行携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创新推出了适用各类进出口场景的外贸普惠“跨境快贷”系列产品。除了进口贷,还包括出口贷、退税贷、信保贷、跟单贷等,利用大数据模型,为外贸企业核定纯信用贷款额度,低利率、全线上、高额度,秒申秒贷、一点即融,全力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仅2022年就为200多家客户办理4亿元跨境快贷业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体验了上述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后,让江燕感触颇深的是:作为国有银行的建设银行,真的能急小微外贸企业所急。她希望,建行能开发出更多好的产品,惠及更多像瀚川国际贸易这样的轻资产外贸企业。在李书通看来,保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要落到实处,还是要贴近客户、贴近市场,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

线上便捷化“单一窗口”支付业务运费

近年来,上海与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中欧班列—上海号”中俄线,则成为上海与俄罗斯扩大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今年1月至2月,“中欧班列—上海号”开行班列已达到15列,总货值4.7亿元。其中,“中俄线”班列8列,货值2.2亿元。

上海进一步发挥稳外贸政策综合效应。方案提出,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外汇套保、跨境人民币和外汇收支便利化等外贸金融服务支持。推动中欧班列“上海号”增加开行频次。

上海窕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跨境货运代理的服务公司,为有国际货物运输需求的货主提供运费代理收付服务,其中对俄罗斯的贸易运输是其主力业务之一。在其代理“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的场景下,存在大量运费支付的操作。

传统的运费支付过程中,企业需前往银行柜台提交支付指令和书面材料,银行现场审核后如需修改补充的,仍需要材料往复,占用较多人力成本,操作效率也较为一般。上海窕欧供应链管理总经理张黎在受访时表示,“作为线下物流企业,我们的支付金额和类别都分得比较细,一单一单可能一天金额不大,但有时候几百美元都要跑一次银行,积累下来也不轻松。”

为优化业务流程,切实服务“中欧班列—上海号”的业务场景,2022年起,浦发银行与东方国际集团、上海亿通国际等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依托于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在线运费支付项目,该支付功能于2022年11月试运行,并于12月完成首笔支付。由此实现了全线上电子化运费支付,客户在平台完成全线上不断点操作,浦发通过系统自动发票审核查验,大幅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一开始不太会操作,可能会有点陌生,到后面越发感受到线上操作方式的便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省去了舟车劳顿的成本,有力帮助我们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后续公司业务规模扩张,也习惯采取这样的方式操作。”张黎说。

在服务跨境贸易企业方面,浦发银行建立了在岸、离岸、自贸、海外分行四位一体的跨境服务架构,为个人、企业跨境业务提供分层分类的便利化金融服务。同时,借助FTE账户(自贸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离岸经贸业务,支持海外资金统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升。2022年以来,浦发银行在上海地区为18家企业办理了新型离岸经贸业务,累计结算量近百亿元。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方怡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浦发银行在稳外资稳外贸层面,开展诸多工作:一是设立等值300亿元人民币的外币专项贷款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重点支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二是通过“浦银避险”助力实体企业稳定经营;三是发挥自贸服务优势支持外贸企业,吸引全国优质企业到上海自贸区内注册,提供包括FT自贸资金池、FT自贸债等特色服务。探索人民币离岸业务创新;四是推动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优先服务长三角区域,为区域跨境电商独立站、跨境支付机构、中欧班列和海运订舱平台提供定制化、一站式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今年,浦发银行将积极贯彻稳外贸。方怡菁表示,将大力发展包括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在内的外贸新业态业务,持续改善优化小微外贸客群的跨境结算业务办理体验;围绕跨境客户经营特征与汇兑存融综合化需求,加快国际结算、保函业务领域圈链化经营研究,加速推广贸易融资流程优化和迭代提升客户结算及融资体验。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