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只有抓好现实利润 才有能力去解决“卡脖子”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罗曼2023-03-15 04:00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专业从事红外核心器件、高科技红外装备系统和民用消费类产品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公司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红外热成像系统产业化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近期,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高德红外,专访公司董事长黄立、总经理张燕。黄立向记者介绍,红外探测器是整个红外产业的核心,它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危险气体检测、高铁运行检测、天文观测及航空航天等民用领域,以及战机、无人机、卫星、舰船、完整装备系统等高端国防领域,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及尖端科技发展的重要核心器件。

“我特别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并且把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在红外领域,专注在我的这份事业上。”黄立说。

自主研发

“中国红外芯”

证券时报记者:1999年高德红外成立,当时中国红外技术处于什么水平?目前在国际上又处于什么水平?

黄立:1999年改革大潮,大家都下海创业,我也是其中之一,干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以红外技术为主,建厂研发销售红外设备。当时我们国家红外技术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基本都是买国外的元器件,回来自己组装生产,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进口。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我们“一战成名”,非典期间,我们产品供不应求,公司的智能型红外自动搜索测温系统,具有对大范围人群的自动搜索与预警功能,当时很多机场、码头、火车站等重点区域都配备了这一系统,为建立疫情检测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阻击了疫情。

这也给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高德红外成功上市,募资近20亿元,这时我们不再满足于买国外的器件来做自己的整机业务,而是想一定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核心芯片。通过多年努力,公司突破了数百项技术难题和数千项工艺难关,终于搭建起三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且完全“自主可控”的红外探测器(兼具制冷与非制冷)批产线,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禁运。生产的红外探测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

目前来说,我们的红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还有我们自己的领先特色。这点从某些硬指标来看,比方说我们推出和鉴定的双色双波段百万像素的红外探测器,属于制冷型的红外探测器,技术突破上是非常难的。

证券时报记者:高德红外的技术跟同行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黄立:红外芯片只是高德红外重要的竞争力之一,但我们的优势远不止红外芯片这一块。与其他红外行业的公司相比,最本质的不同是,高德红外花了10年时间,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原材料制备工艺等全方位技术的掌握,建成完全自主可控的我国最先进、批产规模最大的非制冷型、制冷型碲镉汞和制冷型Ⅱ类超晶格三条8英寸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线。同时,高德红外已构建起一条从上游红外核心器件到红外热成像、激光、雷达、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与匹配、陀螺稳定平台、火控、制导、战斗部、发动机、舵机等分系统,再到最终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完整装备系统总体资质的民营企业。在当下信息化的社会,公司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可以实现快速响应,为公司赢得先机,并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宽的“护城河”。

持续高研发投入

科技创新就是“天”

证券时报记者:参观了高德红外的展厅后,可以看出公司研发投入非常大,您是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产出比的?

黄立:公司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是靠技术吃饭的,对于科技创新,我可以用“痴迷”来形容,甚至可以说把它当成我们的“天”。所以高德红外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是不遗余力,才有了目前行业领先的位置。

高德红外目前从事的很多高端红外技术,尤其是涉及到国防领域,应该说其他企业还达不到,也没有资质能够涉足。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技术过硬。公司2021年净利润达11.11亿元,有能力持续投入研发,每一年我们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5%左右,未来还会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科研投入,引领行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持续高比例进行研发投入,那研发以什么为导向?在创造收益和解决痛点“卡脖子”的问题上,您会优先考虑哪个?

黄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围绕能够产生利润,或者短期内产生利润的这些项目,紧抓不放。比如民用消费产品,应用场景很多,智慧城市、消防、安防、无人机、感应灯等,属于低成本但巨量的应用。此外,汽车方面的应用,高德红外也在持续投入研发。只有抓好现实的利润,才有能力、有实力去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上的难点。在技术方面,我们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这是高德红外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理念。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公司正在推动哪些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

张燕:公司特别重视研发投入,红外也称之为光电系统,它涉及的专业细分领域非常多,比如光机电图像处理、软件算法等。如果哪一个领域或者哪一个细分的技术板块出现短板,它就会影响到整机的性能。接下来,光学系统性能提升,红外芯片达到100%国产化率,整机的成本控制,是我们希望能够突破的方面。

证券时报记者:红外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你们判断未来可能哪些领域会更容易迎来爆发?

张燕:随着探测器、芯片,还有包括机芯整个成本的降低,我相信未来,比如汽车车载夜视,可能会有较好的增长,我们已经跟几款车厂的重点车型签订了协议。此外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大体量的领域,应用场景丰富,可能会是我们未来利润占比很大一部分的贡献者。

成长性是企业的灵魂

证券时报记者:当下这个阶段,在公司的成长性、盈利、创新投入和规模这四个大类指标中,您最看重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张燕:这四点都很重要,如果非要选择的话,应该是成长性。看待和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成长性。成长性就意味着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成长性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它是支撑股价的核心因素。所以未来,我和我们的高管团队也会把成长性作为经营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去考量。

证券时报记者:高德红外短期与长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立:目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技术引领,高德红外目前很多方面做到了国内行业领先,希望未来能做到世界领先。二是希望产值、规模包括盈利水平,未来都会有大幅提升。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