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准备了三份提案,包括发展新型实体经济、以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助力高质量就业,以及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等。
支持新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曹鹏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实融合有助于增强我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我国数实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突破,比如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实体经济尚需提速,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消费互联网快于产业互联网,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敢、不会困境,数字鸿沟有加大趋势。
曹鹏注意到,近年来,一批兼具实体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在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曹鹏提出四点建议,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新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跃升发展;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参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发挥新型实体企业“链主”作用。
“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建议在地方政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中,纳入新型实体企业相关内容,推动数实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曹鹏说。
曹鹏还表示,新型实体企业技术辐射能力强,可为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模式引导,建议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开放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针对不同行业场景和企业类型设计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提供开发应用性强、见效快的数字化“工具箱”,提升传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局限,建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的资金门槛,构建“政府引导、大企业共建、中小企业共享”的融通发展格局。
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
曹鹏还关注到,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与实体经济在各领域加快融合,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国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比如,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数智化供应链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曹鹏说。
为此,曹鹏建议加大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鼓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协同发展机制。
具体而言,第一,加大统筹投入,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比如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的支持,指导地方政府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在智能城市、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领域对供应链进行统筹布局,推进偏远和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发展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三位一体”的供应链技术核心竞争力。
第三,推动数实融合,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发挥这类新型实体企业在提升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生态圈内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加快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强对国产大规模调度系统及智能装备技术、“多云多芯多活”产业级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的推广和支持,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并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和整体升级。
第五,鼓励多主体协同,从供给侧、需求侧、要素资源、生态体系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共同发力,建设高效社会化供应链体系。
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关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曹鹏还关注如何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助力高质量就业。
曹鹏表示,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产生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
数据显示,2021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8400万人,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多人。
“随着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影响民生福祉。”曹鹏说,由于新业态用工方式、时间、关系较为灵活,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全适用,比如,快递小哥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不足,社保缴纳保障不及时不充分。
数据显示,新业态用工纠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确认劳动关系等成争议焦点,新就业群体规模已是千万级。
曹鹏建议完善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新就业形态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不同劳动关系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如职业伤害保障、算法规制、薪酬标准、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
他还建议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积金灵活发放制度,允许公积金通过补贴形式发放,而非扣除,“调研发现,不少快递员认为从工资扣公积金不如直接发现金”。
为加强新就业群体职业教育,曹鹏在提案中建议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院校和企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比如建设现代物流学院、智能供应链学院等,在培养、师资、课程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此外,曹鹏还建议,完善企业对新就业群体技能认证体系,加快新职业开发和职业通道设计,比如围绕智能设备操作、5G网络维护、AI和机器人操作等开发新职业,支持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开发培训课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业务能力、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等培训,加强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育。
审校: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