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财神”是自己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蒋光祥2023-02-02 04:00

蒋光祥.jpg

【灵光一闪】

真正创造财富的,其实是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于梦想的坚持。

蒋光祥

大江南北能够燃放烟花的区域,能和除夕晚上或大年初一清早的鞭炮声大小相较高下的,可能就是大年初五了。大年初五素有迎财神一说,微信群内各种财神图片或者表情包开始刷屏,同时对大家进行科普。原来财神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类,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细分的话,又有五路财神或更多路的财神。实际上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并不是纯粹的财神,往往还有其它的职司,其实相当“繁忙”,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好人、惩罚坏人、驱邪治病、赶瘟除疫、和合婚姻、和合人事等,但显然不如财神这个职位,能够收获最广泛的崇敬。看的出来,很多生意人、普通人是在认真拜、真心念,祈祷来年多少能够发笔小财,毕竟过去的这两年,没挣着钱的是大多数。

又如新年见面大家多会互道“新年好”,广东人还喜欢加一句“恭喜发财”,尤其是一句粤语版的“恭喜发财”,显示出广东人与中国北方地区的年俗差异。“新年好,利利是是!”则又衍生出广东过年的另外一大特色,那便是红包界的一股清流,五块、十块的“利是”——红包照样可以横行几十年,不加价不加量,利是还是那个利是,年味也还是那个年味,红包不大,是个好意头,发没发财,先恭喜。发了大财,那就是另外一层多提携的含义,苟富贵,勿相忘。近些年随着微信红包的兴起,线上版红包“短平快”,直达“终端”。红包的理由和动机可以多方面,但从本质上来说,红包互动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外化,选择什么人发红包,发多大的红包,在哪些群里参与红包互动,都显现着人们的关系线索。由于与社会资本相关联,人们发红包的方式与金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社会的关系程度,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

再如人所共知的几大单曲循环超市名曲,“财神到”,“恭喜发财”(一定要刘天王版),“祝福你”,基本一直横扫到全国的任一小乡镇没有什么问题。一个“钱”字虽然没有明说,但一句句“恭喜发财”表明了人们最朴素的新年愿望——希望收入有提高、经济上有盼头,生活能够在现有基础之上得到改善。而一些勤奋的人过年也没耽误挣钱,笔者迄今犹记老家县城每到春节,便有一些手头不宽裕的亲朋利用春节期间市容管理相对人性,走上街头摆摊设点,卖春联、卖年画、卖鞭炮,年三十前最后的几个“腊月黄天”,往往一天就能收回成本,剩下的都是纯利。存货来年也没法卖,只管半卖半送,还是可以过个小“肥年”。最为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头罩戴到只露眼睛的大哥,除夕街头雪花纷飞,寒风刺骨,采购年货的人大多早已归家,他还在那里卖力地拿鸡毛掸掸去盒装磁带(05后估计已经不太有机会看到过的音乐载体)上面的落雪,大年初一又是一早出摊。无他,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手段来为自己为家庭多挣点。看起来不算什么,其实已经拼尽全力,甚至不惜脸面尽失。

其实,对于今日的“北漂”、“沪漂”、“深漂”来说,不过是将拼搏的战场转移到了大城市,从县城的街头转移到了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深圳都市圈……“漂”是对自己在大城市难以落地生根的自嘲,但在大城市遇“财神”的机会总会要大一些。谁也不知道哪一路“财神”何时降临,但真正创造财富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于梦想的坚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财神”也是自己。

恭喜发财,万事胜意!

(作者系上海基金从业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