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雪囡
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等动词早已不是新闻通稿里的概念,而是落地成为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在转型路上构筑护城河优势的必然之举。
日前,在京东集团主办的JDDiscovery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中,京东数科正式推出一站式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JDD T1,旨在向金融机构提供涵盖IaaS、PaaS、DaaS、FaaS在内的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谢锦生、金融科技事业部技术总经理卞海军同时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谢锦生认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实现以数据驱动的业务流程重塑,提升业务效率,形成规模效应。”
JDD T1降本增效明显
谢锦生介绍称,T1的全景解决方案支持全组件化输出,与金融机构原有系统无逢集成。总体来看,T1的全景解决方案涵盖了数百个产品和组件,这些产品与组件可根据每家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定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T1整套解决方案推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整体中的每个单一个体均是基于现存的、较为成熟的应用和服务所构成。在T1推出之前,京东数字科技已经向诸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些技术组件,例如分布式架构、运维管控以及数字营销。”卞海军向记者表示。
记者获悉,与颠覆式重建相比,该解决方案组件化所带来的技术风险较大幅度的降低,并能降低至少50%以上的投入。而与传统架构相比,T1所支持的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系统弹性能力的大幅提高,将单笔交易成本降低80%。
与此同时,T1可支持金融机构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至毫秒级,降低资损20%;其智能运维方案可以迅速发现以及定位故障;而开放式架构支持金融机构迭代效率提升5倍以上,项目上线周期从过去1-3个月最短降低到 1周。
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京东数科已经帮助部分合作的银行实现用户规模环比增长430%、交易规模环比增长751%、保有量规模环比增长780%。
卞海军认为,诸多国有大行技术能力很强,但是内部的技术沉淀需要周期,一个技术成熟需要时间积累和场景验证。“京东数科在过去几年的沉淀经验比金融机构丰富,比如联网分布式技术相对成熟,所以银行也选择采购一些。”卞海军称。
目前为止,京东数科已累计支持合作银行的零售业务交易规模近5000亿,保有量破1000亿,并实现连续18个月持续高速增长。
开放银行到底怎么做?
近年来,从新兴的民营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和大型银行,纷纷向“开放银行”转型。虽然业界至今都没有对“开放银行”究竟是什么达成共识,但这并不妨碍银行,以及为银行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们,围绕这一概念开展五花八门的商业模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无论对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来说,银行要深入理解每个产业的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服务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最好时机。”
记者此前了解到,对于许多银行而言,开放主要体现在于‘引入’,以运营自身的核心客群为目标,打破传统的自我闭环,融入产业生态链,稳定客户粘性。在业务与场景的背后,银行则需要一个包含API网关、安全中心、开放业务管控等功能模块的开放平台体系,为前台产品服务与各类场景的融合提供支撑,提高银行自身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
此次,京东数科T1披露的四大解决方案中不仅包含针对科技能力建设的技术中台解决方案、数据中台解决方案,与有针对开放能力建设的移动开发平台解决方案和开放平台解决方案。以开放能力建设为例,移动开发平台是为金融机构提供APP、小程序、H5等多端融合的开发、测试、运维、数字化运营等服务;开放平台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帮助银行快速建立融入场景的能力,实现场景接入效率提升100%以上。
谢锦生向记者坦言:“过去两年开放银行这个概念很火,我认为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谁选择开放谁就更具竞争优势。京东数科向机构提供开放平台和架构,就是希望帮助银行尽快实施“开放银行”等相关战略。”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机构选择开放,并不代表应全盘接受,而是在稳定和增强核心客群粘性的原则下,有选择地补充自身能力的短板,有规划、有结构地建立合作资源体系才是‘开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