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门股中淘金 把基金产品当孩子一样养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波2023-01-16 04:00
  融通基金/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

近年来,受政策、估值、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压制,医药板块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极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逆流而上,超额收益显著,而且业绩稳定性好、回撤相对较小,颇受市场关注。

万民远是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博士,深耕医药投资十余年,对医药行业和投资有着深刻的理解,被研究机构公认为特立独行的逆行者。他喜欢逆向投资,基本不参与抱团股,而偏好寻找比较冷门的被低估值个股,即使在2020年四季度医药股行情最疯狂的时刻,他也保持冷静,坚持不赚估值泡沫的钱。

万民远的定力来自对医药资产出色的定价能力,以及对市场周期的理性判断,他获得了时间的奖赏,短中长期业绩表现均居同类基金前列。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融通健康产业获得210.78%的收益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5.22%)。他管理的另外一只成立一年以上的全市场基金也业绩不俗,融通鑫新成长基金2021年10月成立,经受住了2022年市场下跌的考验,成立以来获得21.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下跌16.39%)的优异业绩。

日前,万民远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在骨子里厌恶风险,所以买入资产的核心是安全边际,他希望一定程度熨平产品的净值波动,为此他愿意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他的投资风格是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他认为市场无人问津时,有充足的时间慢慢买入便宜的标的,而所有人都看好冲进市场时,离风险就不远了。

顺势而为只能赚贝塔

赚不到阿尔法的钱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四川大学的生物医药博士,为什么选择进入证券行业?

万民远:学医需要长期重复做实验,我感觉比较枯燥,在学校时就开始规划往金融方向发展,自学了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做证券研究和投资没有学医那么专,但接触面很广,需要关注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新生事物,比较适合我。入行十多年,我越来越发现自己非常热爱投资,也很庆幸当初的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2022年市场低迷,加上集采带来的影响,医药股持续下跌,你却获得了正收益,你是如何操作的呢?

万民远:2022年初我并不悲观,没有预料到会出现那么多黑天鹅事件,在投资的道路上,常常会出现现实演绎跟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我们要理解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2022年医药股行情延续了2021年的下跌走势,曾经最火的赛道如CXO(医药外包服务)等一路持续下跌,过去机构在这些赛道的持仓比较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踩踏。我在2020年就大幅减仓了这类股票,所以基本没怎么受伤,反过来,在2022年三四季度,当这些热门赛道的龙头公司跌到底部,我开始陆续加仓,抄了一些大市值公司的底,赚到了一些正收益。

证券时报记者:很多研究机构认为你的投资风格与众不同,请讲讲你的投资框架。

万民远:我的投资框架可总结为守正出奇,逆向投资,“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公司,“奇”是所谓的黑马。在构建组合时,我有三个原则:一是在好的贝塔中找阿尔法,有时候我的组合看上去跟同行差异比较大,其实是神似而形不似,我选的赛道跟大家差不多,都是景气度较高或发展空间较大的细分行业,但在个股的选择上,我更偏好比较冷门的、价值被低估的黑马;二是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我的组合中没有泡沫很明显的个股。不持有明显高估值的标的,我晚上睡觉才踏实,不担心持仓的股票第二天会大跌,如果真跌下来,我可能还会加仓;三是逆向投资建仓的时间比较长,我一般会考虑用半年时间建仓,有充足的时间做研究,所以,犯错的概率相对会较低一些,而且在底部买入,即便犯错,止损的成本也不高。

我买入资产的核心是安全边际高,一段时间不涨可以接受,但不能亏大钱。我的投资风格是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市场无人问津时,大概率有投资机会,而到所有人都看好冲进去的时候,离风险就不远了,虽然还可能继续上涨,但要跑得快,否则可能会遭遇过山车行情。本质上我是根据估值与成长的匹配来做判断,比如有一家龙头医药公司,两年前受到机构追捧,市值超2000亿元,我觉得太贵就清仓了,去年四季度该公司跌到600多亿市值,我觉得很有价值,就又买回来了。

证券时报记者:特立独行会不会有较大压力?

万民远:早期压力比较大,渐渐地越来越有信心了。顺势而为,买大家都看好的资产,犯错的概率会低一些,即便犯错压力也没那么大。但顺势而为永远只能赚到贝塔,赚不到阿尔法,因为大家都看好的资产不仅不会便宜,很多时候还会偏贵。逆向投资压力肯定会比较大一些,大家都不看好,都在卖,你凭什么认为别人是错的?一定是公司当下有不利的因素,才会被抛售,才会比较便宜,所以我买的股票多半当期的增速都不会太好。因此有投资者问:你逆向投资是否就是选质地差一点的股票?其实并不是,我只是选跟大家有预期差的东西。而且我不是简单的低PE选股,低估值只是一个条件,必须具备更多条件才能进入我的视野,比如未来两年公司的增速一定要比现在快,并且业绩增速不低于20%。低于20%的增长,就是价值股,我一般也不会考虑,不是价值股不好,但我更偏向于成长股投资。

资产的定价

是比较出来的

证券时报记者:你如何构建组合?

万民远:我希望构建的组合是有灵魂的、有层次感、有梯度。我希望任何时候,我的组合大概有一半的资产处于右侧,一半的资产处于左侧,这是理想化的设想,是我追求的模式,付诸实际未必精准。我是以左侧的思路买股票,但组合的股票如果都在左侧,可能很久都不涨,我买进一类资产的时候,会预判它大概多长时间会有表现,半年前买的股票,到现在可能已经在右侧了,如果涨得比较多,我会慢慢减仓,然后加仓一些我看好的尚处于左侧的资产。投资组合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不是每天都在交易,但需要不断做性价比分析。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做性价比分析?

万民远:投资的核心是给资产定价,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相对容易判断,但市值应该是多少很难确定,市值跟市场情绪、流动性等密切相关。资产的定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比较分析出来的,通过各类资产的比较才能确定某类资产有没有吸引力。比如,只有比较全市场资产,才能确定某个时点的医药股有没有价值,医药行业内部也一样,只有对医药各个细分赛道的资产都很熟悉,通过充分的比较分析,才知道某个细分赛道有没有性价比,只看一个细分领域,没法定价。另外,市场也是资产定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熊市20倍PE都觉得很贵,而牛市40倍PE还觉得很便宜。

证券时报记者:你如何评价自己在医药行业的定价能力?

万民远:我是医药专业毕业,研究医药行业的时间也比较长,对行业整体的认识比较深入,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有密切的跟踪和研究,对各类资产相对也比较熟悉,在定价方面还是有较强的信心。

证券时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持有中小市值股票偏多一些,你是否更偏好中小盘医药股?

万民远:股票对我来说不分大小,我更关注估值与成长的匹配度,对股票没有偏见也没有执念。从2019年开始,景气赛道龙头股备受追捧,到2020年底,龙头股估值都很贵,所以,2021年以来我的组合中大股票会少一些。不过,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很多大市值公司的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我在去年三、四季度也加仓了大股票。所以,我前两年持有小股票比较多,只是特定的市场风格下的阶段性结果。

“我还会买我的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不久前,你自购了自己管理的基金。

万民远:我是把产品当孩子一样养,我买了不少自己管的产品,很多同事也买了我的产品。希望尽力让我管理的产品持续不断创新高,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较好的回报。

我的特点是配置均衡,注重估值,所以短期内业绩不会特别拔尖,但稳定性会比较好,回撤也相对较低,我希望市场涨的时候能跟上,市场跌的时候比较稳,长期累计下来力求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特别希望持有人理解我的投资理念,没有人能长期赚认知之外的钱,只有认知到位,理解了我的投资理念,知道我的业绩是怎么来的,才有信心继续持有。

医药板块调整了两年,而且幅度还不小,整个医药的贝塔还处在底部。因此,每次市场一片悲观的时候,我都有信心。我总是说,这个位置可以考虑买,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认为市场下跌到底部附近时,是投资性价比最好的时机。所以。之前拿到年终奖,我买了我的的基金,下次发奖金,我还会放进去,除非医药板块出现很大的泡沫。

证券时报记者:2021年10月,融通鑫新成长基金成立,这是你首次管理全市场基金,是否有压力?为什么考虑管理全市场基金?

万民远:医药是我的老本行,在医药领域,我的定价能力相对较强,敢于逆向投资,也敢于重仓。在全市场选股,我目前主要选的是大家都认可的股票,也不敢像买医药股那么集中,重仓股占比相对较低。未来我会加强学习,希望在全市场找到自己有能力定价的板块和个股。做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对医药我很熟悉,但希望能够扩充能力圈,因为资产是比较出来的,只有理解了其它行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医药在这个时点有没有价值,如果整天只是盯着医药板块,只能做医药行业内部的性价比。所以,管全市场基金是更深层次的进步。另外,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学习。

具体来说,我管全市场基金跟管医药基金的理念是一样的,都是逆向投资,大家都特别兴奋的时候,我会比较保守,跌下来风险释放了,我会关注比较多,比如新能源、光伏现在跌下来,我才开始有兴趣去研究,拓圈是一个慢慢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今年医药股

应该有好的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未来医药股的表现?

万民远:我比较看好今年医药股的表现,原因如下:一是医药行业已经调整了两年,全市场基金对医药股的持仓都处在底部,医药股的估值也在底部;二是医药行业的基本面预计会迎来比较大的改善,大家容易觉得疫情下医药会受益,事实上除了跟防疫相关外,绝大部分医药企业是受损的,医院的诊疗人次到现在还没到恢复疫情前的水平,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医药的需求应该会慢慢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三是新冠疫情确实会给医药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增量,不只是简单的感冒退烧药,大家“阳康”后,保健意识可能会提高,保健的需求会比较大,还有类似消费场景延迟满足的需求未来也会增加;四是政策的边际改善,医药行业对政策比较敏感,过去两年,大家看到集采的影响是很大的,但近期集采政策已变得比较温和,近期谈完的集采,续约谈判降价的幅度不是特别大,过去降价降得特别多的东西,还允许涨价。基本面改善叠加医保的政策缓和,行业又处在底部,诸多因素综合判断,今年医药行业或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你主要的配置方向?

万民远:当下,我认为医药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两个方面:创新和疫情后修复。创新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药包括CXO,还有跟新冠关联度低,订单又比较好的公司,也值得关注;创新器械跟芯片的逻辑一样,国产替代的方向才刚刚开始,可以关注一些渗透率很低、护城河比较高、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和公司,还有技术含量高的公司,研发中从0到1的突破比较难,但是一旦突破,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会比较长。疫情后修复,一是受益的线下,比如零售药房;二是消费场景相关的延迟满足,比如医美、近视手术、接种疫苗、注射生长激素等,疫情放开后,需求都可能恢复;三是原料药中成药,上游原材料成本在高位,未来会慢慢下降。这也是我目前组合配置的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你对零售药房格外关注?

万民远:零售药房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会比较好,一是疫情后修复,我买过一家医药零售公司,过去三年每天都有10%的店是关闭状态,现在这10%已经全部开业;二是零售药房本身有长期的逻辑,医改的核心是医药分家,对标海外,药店买药占主流,未来中国也会慢慢处方外流,在药店或第三方平台买药;三是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的药店集中度很低,欧美两家大的连锁药店有60%-70%的市占率,中国医药零售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四是未来药店不只是卖药,还可以卖诸如化妆品的日用消费品,从这几个角度看,药店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