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刘金:国际投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 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孙璐璐2022-11-22 10:20

国际投资的结构与机制正加速演变,并给全球金融体系和投资行为带来深刻影响。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11月21日晚,由中投公司承办的平行论坛“全球市场与金融发展——国际变革下的创新投资合作新趋势”顺利召开,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出席平行论坛并在发言时表示,2022年以来,国际投资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全球跨境资金规模创新高,期限结构短期化,离岸资金去存款化。这些变化给全球金融体系和投资行为带来深刻影响,如全球产业链重塑,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调整,全球资产配置增持安全性资产等。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资本为纽带,提高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投资创新。

国际投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

刘金表示,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滞胀”,全球开启超级加息周期,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结构与机制加速演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全球跨境资金规模创新高,期限结构短期化。二是离岸资金去存款化,运作机制深刻调整。

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快速转向,各国货币利差大幅调整,跨境资金流动加剧。2022年上半年,美国、日本、英国跨境资金规模分别同比增长92.3%、47.1%和64.8%,创近年来新高。

“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短期资金,是推动跨境资金增长的主要力量。”刘金称,新冠疫情以来,跨境资金推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大幅攀升,10月末已达5.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地缘冲突加剧、投资审查趋严等因素影响,全球直接投资大幅萎缩。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直接投资环比下降31%。跨境资金期限呈现明显短期化趋势。

离岸资金呈现去存款化趋势,刘金表示,全球金融结构演化发展,强化了非银行机构的跨境资金中介作用。离岸美元存款份额不断下降,外汇掉期、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基金等业务快速增长,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全球资金的变化。

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

刘金表示,投资结构、资源配置方向的变化给全球金融体系和投资行为带来深刻的影响。

具体来说,一是全球产业链重塑,直接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刘金表示,近年来,全球产业链进入重构变革期,呈现区域化发展特征,推动直接投资流向经济增速快的区域。全球流向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的FDI占比明显增加,助推区域内构建跨国产业分工体系,展现出新的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全球跨境资金集聚,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激发新活力。全球流动性收紧促使跨境资金向国际金融中心集聚,2022年全球前十大外汇交易市场中心规模占比提升至89.4%。随着亚洲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配置和集聚效应不断提高。

三是投资者风险偏好调整,全球资产配置增持安全性资产。2022年以来全球流动性加快收紧,跨境资金投机意愿明显降低,配置低风险资产趋势愈发明显。以美国为例,2022年1-8月,全球资金增配美国长期国债5566亿美元,而美国股票市场跨境资金净流出2990亿美元。

刘金认为,面对上述变化,金融机构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资本为纽带,提高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投资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刘金建议,一方面,聚焦产业,引导金融资源赋能产业链。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生物医疗等产业创新发展,拓展“一带一路”、RCEP等区域金融服务网络。另一方面,深化合作,提高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效率。加大国际金融中心资源投入,充分发挥区域集聚效应。引导资金支持产业链转型升级,避免“热钱”流动造成的负面冲击。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投资合作,探索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此外,防范风险,强化跨境投资风险管理。厘清跨境金融风险链条,优化资金统计监测体系,防范高杠杆、货币错配及关联性风险的跨境、跨市场传染。健全风险管理预警制度,加强数据分析,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处置债务违约,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国际监管信息沟通与协作,推动金融规则标准建设,促使跨境资金有序流动。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