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贤:高性价比仍然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优势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郭博昊2022-10-28 16:26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10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在“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表示,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逻辑和趋势下,中国制造业应进一步依托既有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数字化平台,继续锻造和巩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高性价比仍然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优势。

卓贤指出,近几年,世界面临多重振荡,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大考,也经历了数轮的压力测试,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弹性。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工业生产总值测算,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2019年是28.94%,到2021年提高到了30.45%。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了0.32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达成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出现各类极端压力测试下,开展的关键零部件本土化、技术创新产业化、产业协同数字化的艰难探索的成果。起到支撑作用的是国内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释放,电子政务平台对营商环境的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跨国物流体系的整合以及数字化对传统制造业要素的赋能。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逻辑和趋势下,中国制造业需要重新评估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他看来,未来制造业占全球经济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一方面,新世纪以来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80亿,未来会马上达到100亿,全球新增人口绝大多数位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此类群体会继续支撑庞大的制造品需求;另一方面,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投资和消费正在兴起,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一些能源采掘行业的份额正在逐渐转让给新能源设备,电动汽车等新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有机会继续上升,并从传统的能源贸易逆差转向新能源设备的顺差。

卓贤表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以往中国制造的特点是,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支撑的高性价比,在当前高通胀的世界经济当中,高性价比仍然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优势。

但是在高性价比之外,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更加重要,因此高性价比的稳定制造能力将成为全世界广泛需要的稀缺品。这就要求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得过程中,进一步依托既有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数字化平台,继续锻造和巩固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