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利源再遭立案调查 提振主业尚待时日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叶玲珍2021-05-26 22:34

*ST利源(002501)又被立案调查了!

据5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已经是*ST利源第二次遭遇立案调查。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关注到,近一个月来,公司股价已跌去近40%;而在被立案调查消息曝出当日,却收获了一个涨停板。

去年年底完成重整,*ST利源在2020年度因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实现49亿元净利润,但由于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且扣除主营业务无关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尚未摆脱披星戴帽命运,目前仍在着力提升主业盈利能力。

再遭立案调查

公告信息显示,*ST利源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更多细节目前尚不得而知。

虽然从公开披露的信息尚未发现端倪,但公司近期的二级市场表现却颇为不平静。3月份,公司股价单边上行,累计涨幅超40%,并触及阶段高点3.57元/股;经历4月份的高位震荡后,5月以来又开始大幅下跌,月累计跌幅近40%,目前已回到2.1元/股,低于3月初水平。

近两个月来,公司已发布了5则股价异动公告,均表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也没有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并确认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ST利源首次被立案调查。2019年2月,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原因同样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2020年7月,证监会认定公司存在未及时披露大股东股份质押及冻结情况、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逾期违约情况、轨道车辆整车样车试制进展情况、对外投资项目金额变化情况以及主要资产被抵押查封情况,对上市公司及实控人、高管等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重整后盈利能力待提升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ST利源(原简称“利源精制”)便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虽然目前已完成重整,但如何提升主业盈利能力依然待解。

2018年,由于公司过快扩张致使债务激增,引发现金流断裂、银行账户被冻结,业绩一度遭遇“滑铁卢”。2018年-2019年,利源精制营收为4.78亿元、1.82亿元,同比下滑84%、62%;净利润更是陷入大额亏损,亏损额度分别为40.4亿元、93.9亿元。不仅如此,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因此于2019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9年6月,又因主要银行账户遭冻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020年,在内外部合力下,*ST利源开启重整之路。重整方案采用以股抵债、引入投资人等方式,按每10股转增约19.22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23.35亿股股份,由全体股东向债权人、重整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无偿让渡。期间,倍有智能通过受让*ST利源资本公积转增股份中的8亿股,持股比例上升为22.54%,成为公司新任控股股东,吴睿成为新任实控人。

受益于前述重整,公司从重整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处取得投资款11.5亿元,并在2020年度确认债务重组收益62.46亿元。当年,公司净利润“一飞冲天”,达49亿元。然而,因扣非后净利润仍亏损9.7亿元,且扣除主营业务无关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主业回血尚待时日,并未能脱星摘帽。

今年一季度,*ST利源业绩有所回暖,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说,营业收入为4755.96万元,同比增长250.6%,归母净利润为-6069.59万元。公司预计1-6月净利润为-1.4亿元至-8000万元,同比减亏。在近期的一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公司表示积正极恢复原有客户,并积极开拓市场新增订单,已与部分客户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和产品购销合同书,还有一批新客户正在洽谈中。

除此之外,公司多个银行账户也在今年3月份被解除冻结。公司表示,目前仍有三个银行账户尚未解除冻结,不过均不是主要银行账户,不会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构成实质影响。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