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主要抓手,大力提振消费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1-28 18:59

诚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宗光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有效需求不足”等矛盾仍比较突出。对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等目标。提振消费既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支撑,又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渠道。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率约为40%,低于全球55%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60%,提升空间巨大。大力提振消费,把握好服务、汽车、住房等主要抓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供需两端支持服务消费

我国服务消费提振空间大。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6.1%,低于日本(57.7%)和美国(68.5%)的水平。我国居民服务消费中文化娱乐占比仅为3.2%,低于日本的9.9%和美国的10%。此外,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居民需求正从“拥有”转向“体验”,服务消费也是未来产业升级方向。

服务消费不同于商品消费,除了商品消费的共性外,还存在收入弹性更高、供需同步性、难以标准化等特点。激活服务消费,需要从供需两端着手。

一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一些服务消费作为可选消费,比必需品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稳定的收入增长是支持服务消费增加的基础。首先,要加大经济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名义经济增速,夯实收入来源。其次,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工资性收入主渠道。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发放,清理整治欠薪问题。再次,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着重降低低收入群体税负,提高低收入、农民等群体养老金标准。最后,加大服务消费补贴力度。

二是完善休假制度。服务消费的供给过程和消费过程往往同步进行,任何时间上的错配都会导致服务价值的丧失。这使得服务消费更加依赖于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完善休假制度,落实好带薪错峰休假,对于拉动服务消费成本小、效果好。

三是因地制宜增加服务供给。根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禀赋、风俗习惯、人口结构等差异,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家政等需求旺盛的服务消费。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服务消费体验。放宽地方促消费政策权限,允许地方在中央框架内自主设计服务消费刺激工具。

多措并举提振汽车消费

从实物消费来看,我国汽车等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汽车消费占整体消费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整体消费走势的重要因素。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其中汽车消费额50314亿元,占比10.3%。我国汽车消费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公安部以及美国交通部数据,2023年美国每千人广义汽车保有量是816辆,而我国是238辆,约为美国的30%。2024年,美国、中国汽车销量分别约为1600万、2500万辆,中国人均汽车销量不足美国的一半。

提振汽车消费,一方面,要加大以旧换新补贴以及金融支持力度。延长以旧换新补贴以及税费减免时间及力度,扩大补贴、税费减免范围。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财政能力发放汽车消费券,并与车企优惠叠加,提升政策杠杆效应。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购车首付比例以及贷款利息,并延长贷款期限。将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结合,针对适合农村、边远地区市场的适配车型,给予额外补贴。

另一方面,放宽限行限购。对实施摇号、限行的城市,适度增加新能源汽车号牌配额,取消或放宽燃油车限行区域。动态调整购车指标,优先向无车家庭、新市民倾斜。探索跨城市使用购车指标,对城市间通勤人群放宽异地购车限制。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2024年,中国房地产增加值(第三产业口径)占GDP比重为6.3%,而美国作为成熟经济体,城市化率在80%以上,其房地产增加值(第三产业口径)占GDP比重仍高达12.6%,是美国数一数二的产业。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并不是趋于萎缩的。我国居民住房面积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我国每千人拥有住房387套,低于美国的428套以及日本的493套。此外,我国居住质量有提升潜力。我国存在大量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需求,人们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需求也在增加。

刺激住房消费,一方面,进一步放开限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具有象征性意义,需要进一步放开限购,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因城施策推动异地购房取消户籍限制,降低社保年限要求。进一步降低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加大购房利息补贴,提高房贷利息个税抵扣比例,降低交易税费。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做好家装厨卫“焕新”工作,加大对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适老化改造的补贴力度。

另一方面,丰富住房供给,提升住房品质与功能。加力支持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完善再贷款收储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模。盘活存量住房资源,通过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存量住房品质。全面升级“好房子”标准,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对接住房升级需求。

总之,提振消费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把握好主要抓手,从供需两端出台一揽子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确保消费率稳步提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 孙孝熙
校对: 冉燕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