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30年来,世贸组织在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中国家参与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与地缘冲突等多重挑战相互交织,将全球贸易推向了深度重构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应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发展增添确定性与稳定性。
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
加迪贾·布朗(南非副总统特别经济顾问)
夏华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家)
乔苏亚·帕尔代德(印度尼西亚佩尔马塔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保障贸易快速增长
1995年至2023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长近5倍,超过同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夏华生:1995年正式成立的世贸组织是对1948年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与发展。世贸组织秉持贸易自由化的基本方向,以更大的成员数量、更全面的规则体系、更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1995年至2023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长近5倍,超过同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66个成员通过贸易建立起紧密互惠的经济联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迪贾·布朗: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石。它确立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设立统一的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世贸组织一直将争端解决作为其核心职能之一,已受理成员间600多宗贸易争端,有效防止了成员间贸易冲突的升级与风险外溢,维护了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乔苏亚·帕尔代德:世贸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贸易自由化为促进中低收入国家民众收入增长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至2022年,中低收入国家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从17%增至32%,极端贫困人口比例显著下降,从40%降至10%。
屠新泉:中国的发展是多边贸易体制优越性的最佳注脚。2001年,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是世贸组织的受益者,秉持融入世界、与国际规则和惯例全面接轨、扩大对外开放的定位与方针,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也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不仅通过自身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增长,还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支持世贸组织发挥全球贸易“稳定器”作用,维护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包容性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作出显著贡献
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新规则的谈判和确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更新
夏华生: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为全球贸易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长期稳定在约30%。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有效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协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原材料和中间品重要进口国,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中国也在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改善、自贸协定升级等方面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开放合作的国际经济秩序。
屠新泉:中国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新规则的谈判和确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更新。中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各项谈判,为凝聚共识、达成《贸易便利化协定》和《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立足于贸易发展的前沿动向,通过多边、诸边、双边等多渠道推动世贸组织对新议题的规则制定,引领投资便利化谈判,推进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国内监管、中小微企业等议题谈判,着力推进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还致力于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中成员在世贸组织规则制定中的聚合力,捍卫世贸组织以贸易促进发展的宗旨。
乔苏亚·帕尔代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寻求国内更均衡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中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倡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加迪贾·布朗:中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成员义务,积极回应贸易伙伴关切,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谈判进程,为全球贸易自由化贡献力量。在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的当下,中方不久前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既是对世贸组织的支持,也是对多边主义的支持,有利于提振各方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有助于加快世贸组织改革进程。
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通过扩大并逐步完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打造替代性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加迪贾·布朗: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美国“对等关税”和不断蔓延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货物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在地缘政治紧张和气候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主要挑战。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阻碍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我们应共同维护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贸易重新回到多边主义的轨道上来。
屠新泉:应对单边主义的最佳方式是世贸组织成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的核心支柱之一,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关键作用。自2019年12月11日起,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陷入瘫痪,从根本上削弱了世贸组织的权威。世贸组织应当继续发挥其作为协商、谈判和争端解决平台的作用,通过扩大并逐步完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将其打造成替代性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坚持通过磋商和规则来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确保全球贸易仍在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前提下运行。
当前世界贸易的新形态和新议题不断涌现,传统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主要针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适应性有限。在全体成员难以完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应当鼓励部分成员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先行先试,通过诸边模式形成新的规则,随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多边化。
乔苏亚·帕尔代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削弱了对多边主义的信任,政治意愿对维护贸易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至关重要。世贸组织各成员必须重申对世贸组织原则的承诺,重启关于补贴规则等棘手问题的谈判进程,避免在世贸组织之外采取扭曲的贸易政策。能否与中国等主要成员进一步开展合作,确保发展中成员保持有意义的参与,在特殊和差别待遇等方面达成一致,是世贸组织改革的关键所在。
改革完善世贸组织
进行必要改革的方向不是削弱世贸组织,而是增强其效率和效力
屠新泉: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支持是一贯的,对世贸组织改革的主张也是清晰的,即首先要维护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规则,维护世贸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只有抑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加强世贸组织规则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才谈得上后续如何去完善和改革世贸组织。对世贸组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应进行必要的改革,但改革方向不是削弱世贸组织,而是增强其效率和效力。
夏华生:中国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最稳定的因素,是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在多边主义面临挑战、全球贸易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信心与动能。中国还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以清洁能源、绿色制造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分享相关技术和产品。这些实际行动都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最有力支持。
加迪贾·布朗:中方在《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立场文件》中强调,世贸组织改革应该维护非歧视、开放等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我认为这些原则至关重要。我们应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包容性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推动世贸组织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人民日报记者白紫微、戴楷然、宋亦然、曹师韵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