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金融共奏交响曲 构筑“创新双引擎”
来源:证券时报 2025-11-24 A003版作者:安宇飞2025-11-24 07:02

证券时报记者 安宇飞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正突破简单的“输血”与“赋能”范畴,演进为一场用创新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上,一场圆桌论坛会聚了来自一线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高管,他们共同探讨科技与金融如何从“浅层握手”走向“深度耦合”,共同构筑成驱动未来的“创新双引擎”。

在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金融支持正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力量。佳时特数控董事长刘华回顾创业历程称:“佳时特做的是精度在1微米以下的数控机床,这是被西方《瓦森纳协议》封锁的领域。高端工业母机是一个长周期的研发项目,要持续投入研发,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钱从哪来’。”

刘华表示:“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金,才把我们的研发持续下去。转机出现在2015年,创东方给我们一口气投了5000万元,这笔钱一直留在账上,让我们在2020年的困难时期度过了危机,这就是投早、投小和长期陪伴的典型案例。”

资本的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生产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资本增值是其固有特质,不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它更是科技创新的“稳定剂”。金鹰基金副总经理刘盛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资本会更看重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对科技企业的定价体系正发生一定变化。资本进入科技企业之后,能让企业更安心地经营,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机构投资已成为市场的‘稳定剂’。”

除了资金支持,金融还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资源赋能”。广东省创投协会秘书长肖飞表示:“投资机构除了给钱,还为科技企业提供资源、公司治理等赋能。投资机构链接了很多资源,可以协助创业企业进行出海等业务扩张。”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构建了良性生态土壤。

德生科技副总经理陈曲也认为,各式各样的资源通过资本汇聚过来,对企业来讲是节约时间,打造技术壁垒、人才壁垒之外的“速度壁垒”。所以,产业端和资本端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仍存在诸多需要突破的难点。首先是估值难题,刘华对此深有感触:“从行业认知来说,足够专业的理解对一个项目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表示,国内数控机床领域有非常多的上市公司,越是往高端走的装备,都有“三高一小”的特点:高投入、高研发、高技术门槛和小众的市场。如何对“三高一小”的企业估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肖飞直言:“创投普遍比较喜欢问两个共性问题:第一,你这个产品技术的天花板怎么样;第二,你这个业务什么时候能够爆发性增长。从硬科技的角度来讲,很多企业这两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他进一步提到,退出机制同样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如果硬科技企业回答不了上述两个问题,“资本进入之后要如何退出”就成为了新的问题。

如今,AI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当AI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迎来深刻变革。刘华举例称,如今他会用AI来整理工作日志或辅助制作报价单。有了AI技术,很多企业间的差距、人跟人的差距会快速缩短。

招商基金产品管理部业务总监李扬表示:“AI的出现激发了公募基金的创新火花。在组织架构方面,AI会深化公募基金的投研架构。在投研方面,AI能驱动产业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千人千面’的内容交付给客户。”

然而,AI的发展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挑战。肖飞表示:“AI出来之后,商业变现最快的是造假,对机构的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曲也表示:“我们不能过度依赖AI,因为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还是需要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做决策,去承担责任,AI是不能承担责任的。”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