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在11月18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上,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程国慧代表主办方致辞,深入剖析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时代逻辑与探索实践。
程国慧指出,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叠加国家战略赋能,形成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企业集群,成为连接港澳、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舞台。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多次提及“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并鲜明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程国慧指出,这些都充分彰显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十五五”时期,我国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坚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决心。此外,政策层面明确要求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则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清晰方向。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施工图,“十五五”规划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程国慧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科技与金融创新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亟须形成双向奔赴、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
“科技与金融创新从来不是并行的两条线,而是互促共进、螺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程国慧以世界几个知名湾区的案例来说明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旧金山以“风投+硅谷”模式崛起,纽约凭借“华尔街+东岸科创走廊”保持活力,东京依托“银团贷款+高端制造”跻身世界前列。粤港澳大湾区也正乘势而上,推动金融血液深度浸润科技骨骼,终将形成高效协同的“量子纠缠”状态。
多项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实践已结出累累硕果:债券融资领域,自今年5月债市“科技板”推出至10月底,广东已发行科创债102只,规模超1100亿元;创新投资方面,广州、深圳作为核心引擎,汇聚大湾区主要创投资源,凸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集聚效应;科创贷、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持续发力,助力越来越多科创企业将“知本”转化为“资本”。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跨境金融业务的加速推进,也为科技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持续发力,构建起覆盖面广、协同高效的跨境金融政策体系;“跨境支付通”“互换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双Q”试点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机制相继落地。程国慧认为,这些都为大湾区科创企业对接全球资源、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